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 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封闭性    B. 落后性    C. 脆弱性    D. 分散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古代,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以及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工场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 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 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 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设想,主要表现在(    )

A. 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 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国家最富有

D. 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20年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5年荣氏创立了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达到74.2%,随后申新发展成9个厂。申新纺织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推动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

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转嫁战争负担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强化物资管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反映出:

A. 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

B. 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

C. 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D. 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广泛而深入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 火车    B. 轮船    C. 飞机    D. 汽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上述主张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四月提纲》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评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化为主导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A. 固守自由放任

B. 实行政府干预

C. 走法西斯道路

D. 发展混合经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标志曾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如果当时产品上标有这个图案最可能说明这一企业

A. 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B. 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C. 公平经营爱国守法

D. 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 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 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5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

B. 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 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 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理由是(   )

A. 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B. 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C. 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 苏联工人的自由快乐;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 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 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社会混乱

C. 苏联解体导致社会混乱

D.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3)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4)从以上材料反映的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3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古今中外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