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

A. 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

B.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

C. 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

D. 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荀子•儒效》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以血缘纽带维护分封制度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下列关于行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时全国分设10个行省

B.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C. 行省官员有更改赋税征收制度的自主权

D.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A. 草拟政令

B. 发布政令

C. 监察百官

D. 传达圣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A. 皇权专制难免决策失误

B. 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 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魁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百团大战

C. 卢沟桥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A.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 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 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

A.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B. 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

C. 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95年4月29日,纽约《世界日报》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出一则广告:“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或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赣水苍茫闵山碧,横扫千军各卷席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西安事变

D. 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废除二十一条”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 七届二中全会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七大

D. 八七会议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指:(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省级自治区中,最先建立的是

A. 广西壮族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内蒙古自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第一次明确公开提出

A.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B. “一个中国”的思想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构想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 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民主革命胜利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 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 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4)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结合材料二中提供的历史信息,回答这次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三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