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 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 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2. 难度:简单 | |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说明 A. 蒋介石带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B. 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C.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理由 D. 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
|
4. 难度:简单 | |
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 A. 一国两制原则 B. 和平统一原则 C. 和平共处原则 D. 一个中国原则
|
5. 难度:简单 | |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 制定了1954年宪法 B. 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C. 颁布《共同纲领》 D.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6. 难度:中等 | |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7. 难度:简单 | |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 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B.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D. 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
8.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后,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中期以后,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这是我国当时( ) A. 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 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10. 难度:简单 | |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 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
11. 难度:中等 | |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 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 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 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 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 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 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1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材料意在说明欧盟 A. 政治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曲折 B. 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 C. 外交和防务权力根本无法一致 D. 无法影响世界新秩序
|
14. 难度:简单 | |
“它……既有维护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的一面,又有维护成员国既得权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和剥削的另一面。”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 A. 欧洲共同体 B. 北约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亚太经合组织
|
15. 难度:简单 | |
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其最主要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 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
16. 难度:中等 | |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 趋利避害 B. 精耕细作 C. 量力而行 D. 扬长避短
|
17. 难度:中等 | |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 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 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
18. 难度:中等 | |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A. 私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
19. 难度:中等 | |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 交子的出现 B. 坊市界限的突破 C. 商帮的形成 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
20. 难度:中等 |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 重农抑商的政策
|
21. 难度:中等 | |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
22. 难度:中等 |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23. 难度:中等 | |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 克服商业危机 B. 扩大海外市场 C. 对外倾销商品 D. 追逐商业利益
|
24. 难度:中等 |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C.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 大批土著被卖为奴 C. 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 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
26. 难度:中等 | |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 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 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
27.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的殖民扩张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
28. 难度:中等 | |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财富资源的猎取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这一组图的主题是 A.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 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C. 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D. 罪恶的殖民扩张
|
3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更罢……” ——吴自梦《梦梁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3)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
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