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 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

C. 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    D. 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 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 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 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 “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C. 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D. 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泉州知州连南夫建议,市舶司领班凡是能招引来外国货船、收取海关税达5万贯、10万贯的,据其数额相应提高级别待遇。阿拉伯客商罗辛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收税98万缗,都补了低级武官。材料说明

A. 政府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B. 市舶司的领班为了提高自己待遇而招徕外国货船

C.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洋货,追求奢华

D. 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代服饰,丰满华美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种类繁多,个性突出。甚至今天有人主张把唐装作为国服显然更合适。唐装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唐朝纺织技术水平      丝织工匠对技术进行创新   棉花种植的推广

④“丝绸之路畅通       吸收外来风格和织法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分别取材于《天仙配》和《醒世恒言》,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前者自给自足,生活富足

B. 后者使用机器,面向市场

C. 两者的生产关系性质不同

D. 后者瓦解前者,速度较快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朝王世贞的《弇(yǎn)州四部稿》记载:“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

A. 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C. 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 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永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水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

A. 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

B. 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

C. 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分工过细    B. 利益内耗

C. 管理僵化    D. 外部竞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 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 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C. 海禁令主要是内优外患的产物

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宋代保护所有权和调整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维护债权人利益、调整债权人与值务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证债务履行的担保法,都远远详于前代。这主要是由于(    )

A.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宋代社会矛盾的加剧

C. 社会阶层的不断调整    D. 重义轻利观念的弱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

A.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 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改革方案均不彻底

B.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 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 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约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

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 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B. 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D. 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时期“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 西方的殖民掠夺    B.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A. 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 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 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 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下列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

C. 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D. 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 贸易通道的改变    B. 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导致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贸易联系    B.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C.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    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这种机器

A. 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 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

C. 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 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王觉非主编的《英国近代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 牛顿    B. 爱迪生    C. 哈格里夫斯    D. 瓦特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

艾克斯雨天穿着塑料雨衣       爱丽丝与鲁尼谈话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梅西从法国乘坐汽船去德国     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④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外部原因是(  )

A. 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B.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C. 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D.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 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余粮收集制

②取消商品贸易

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 赫鲁晓夫改革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因为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B. 没有看到消费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中下层民众的购买力

C. 强调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鼓动消费以减轻供大于求的压力

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是

A. 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 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 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 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

A. 鼓励农民发展副业

B.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C.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D. 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B. 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C. 建立福利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D. 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 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 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 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 勃列日涅夫的精明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 )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A.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B. 许多部门的生产严重过剩

C. 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    D. 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材料一史学家雷格莱指出:近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以达到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即越来越多的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得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罗斯托认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不仅如此,由于江南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从此意义上来说,江南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所能享受到的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可能更大,也更有保证。此外,明清时期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归纳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工业化的条件。

(2)归纳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有人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就会走向现代化。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