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 )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 D. 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
2. 难度:中等 | |
汉高祖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确保皇权万世一系 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
3. 难度:中等 | |
宋代,在中央设有台谏系统和封驳系统行使监察审议之权,由此形成了君主、宰执、台谏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态势。这体现出宋代 A. 中央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 专制皇权得到有效限制 C. 中央机构重叠效能低下 D.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
4.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秦朝皇帝将著名的和氏璧制成玉玺,螭虎钮,刻有丞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玉玺”。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而为世人所轻蔑。可见,后世皇帝喜爱秦朝玉玺主要是希望 A. 占有国宝,增广名利地位 B. 巩固政权,取得合法性依据 C. 扩大权势,保证万世永存 D. 皇权至上,招揽丞相辅佐
|
5. 难度:困难 | |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
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 公平竞争 B. 以文治国 C. 分科考试 D. 学而优则仕
|
7. 难度:中等 |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必须向法官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强调证据 B. 注重程序 C. 维护贵族的利益 D. 保护私有财产
|
8. 难度:中等 | |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
9.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10. 难度:简单 | |
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 ) A. 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 B. 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 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 都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
11. 难度:简单 | |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
12. 难度:中等 | |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半专制政体”。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透视》 C.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
13. 难度:简单 | |
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会议结束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 A. 违背了美国法律,林肯的决定无效 B. 林肯只是开玩笑,没有法律效力 C. 不违法,总统有最高行政权 D. 林肯是在滥用总统的权威
|
14.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 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C. 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 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
15. 难度:中等 | |
1911年《大公报》发表时评,说“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敌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这些事件 A. 冲击了满清政府黑暗统治 B. 导致了军阀间割据混战 C. 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 造成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
16. 难度:中等 | |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A. 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英国的坚船利炮 D.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
17.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 国际地位的变化 B. 社会的变迁 C. 战败的结局 D. 经济的落后
|
1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19.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直接目的在于 A. 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B. 对少数民族实施特殊的保护 C. 维护民族大团结,防止可能出现的民族压迫情况 D. 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
20.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文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A. 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B. 必须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
21. 难度:困难 | |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
2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 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 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 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23. 难度:简单 |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 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24. 难度:简单 | |
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 A. 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 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 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D. 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
25. 难度:中等 | |
《大国战略研究》一书中认为,虽然第三世界大国纷纷崛起,欧洲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日本开始对美国说“不”,但“单极世界的缺位,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便是多极世界,而表现出单极倾向与多极倾向(或者一体化和多极化)并存的复杂局面”。对当前世界格局理解正确的是( ) A. “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B. 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D. 美国已经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
27. 难度:困难 | |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英国政治制度“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因何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现代民主的代表,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具有自己特点的民主政治制度。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