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 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 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初,皇室子女往往系以母性,皇室视外戚如宗室而不称异姓,太后及长公主在宫廷中拥有发言权,进而衍生出了外家帝舅的贵重之局。这表明当时

A. 外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 外戚参政的政治特色

C. 尚未真正实现专制集权

D. 郡国并行体制的弊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 《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 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 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代手工业行会都有从业者共同议定的行规,对工匠入行从业、技术的传授都有一定规定,如非本地人不能随便入行、师徒相授时间等相关的传习规定条款。据此可知,唐代

A. 手工业规模与前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扩展

B. 政府对手工业行会的管理非常严格

C. 行会对技术垄断以维护本行业人员利益

D. 个体手工业者数量较前代大量增加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 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 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 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査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万商。这种状况

A. 有利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B. 导致明朝廷调整了旧的赋税制度

C. 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 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下表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银数单位:万两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1897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

 

A. 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B. 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 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 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历史概念中往往隐含了使用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历史概念属于较客观的事实性描述。以下历史概念属事实描述的是

A. 同治中兴

B. 中法战争

C. 戊戌政变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了破记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这反映了

A. 海关税收实现自主化

B. 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

C. 近代化运动成效显著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共夺取政权的基础是在农村,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奋斗并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特征则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游行、罢工和起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间比中国革命短得多。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

A. 革命斗争策略不同

B. 经济结构及水平不同

C. 城乡人口数量不同

D. 敌对势力的强弱不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29年,国民党三大决议称:“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的收入。此举目的在于

A.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全力镇压中共的武装反抗

C. 为持久抗日作战略准备

D. 试图削弱军阀派系的实力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79年5月,国家经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选择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中型国管企业进行试点,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当时这一做法意在

A. 放权让利激发企业的活力

B. 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

D. 有计划地控制重工业的比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目的在于

A. 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B. 保障公民平等

C. 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 维护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A. 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 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C. 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D.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B. 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 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 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倡导人类应拥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但他本人却投资从事贩奴贸易的皇家非洲公司,赞同在美洲各殖民地发展奴隶贸易,认为这是符合理性的。这可以用于说明

A. 资产阶级自由权的局限性

B. 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C. 英国已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D. 种族主义植根于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世纪后期,徳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扶持垄断组织,增加军费,加强科教投入,综合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是,当时徳国

A. 封建割据,四分五裂

B. 凯恩斯主义盛行

C. 实行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D. 法西斯主义盛行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属于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近些年来认为“一党政府”好的明显要高,而且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党竞争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B. 制约与平衡原则遭到了破坏

C. 两党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

D. 美国的共和制度遭到了质疑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表1 与1929年相比各国工业总产値百分比(1929年=100)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

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表1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

A. 经济大萧条愈演愈烈    B. 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C. 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D. 苏联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伏尔泰认为:“1660年以来英国人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快向完美之境前进。人们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只偶尔谈起克伦威尔,不再提白玫塊战争,然而却长年累月地研究牛顿学说。”伏尔泰认为

A. 政治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发生

B. 科学革命比政冶革命更重要

C. 启迪民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D. 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64年法国宣布了即将与中国建交的决定。美国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法国的行为“损害了自由世界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这反映了当时

A.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加剧

B. 中法关系改善冲击两极格局

C. 欧洲联合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D. 中国多边外交取得较大成就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再度成为金融中心;70年代,西欧钢产量超过美国,欧洲与日本汽车大举抢占美国市场,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有三分之一属于欧洲。这推动了(  )

A. 美国制造业走向衰落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C. 欧洲逐步走向一体化    D. 国际汇率制度的调整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

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

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候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康有为关于民族国家的不同主张,简要评价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正式颁行格里高利历,以取代儒略历。格里高利历,现因全球通用,即公用之历法,故称“公历”。相对而言,儒略历与回归年误差较大,格里历法较儒略历法更科学,它与回归年的误差比儒略历更小。格里高利历的推广有一个历史过程,下表是采用格里高利历的时间和国家、地区情况。

1582年

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佛兰德、荷兰、洛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和德意志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的诸侯国,首先采用了格列高利历。

1700年

挪威、丹麦、所有德意志地区和荷兰的新教国家,以及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等瑞士的新教州,纷纷接受格列高利历。

1752年

英国采用格列高利历,格列高利历不仅适用于整个大不列颠,也适用于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1753年

瑞典和芬兰先后采用格列高利历。

1873年

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

1875年

埃及采用格列高利历。

1912年

中国宣布采用格列高利历。

1916年

保加利亚采用格列高利历。

1917年

爱沙尼亚采用格列高利历。

1918年

俄国采用格列高利历。

1919年

南斯拉夫采用格列高利历.

1924年

希腊采用格列高利历。

1925年

土耳其采用格列高利历。

 

 

——据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时间标准化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