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将四千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个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 C.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2. 难度:简单 |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 分科考试 B. 以德治国 C. 公平竞争 D. 学而优则仕
|
4.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委员制”的根本目的(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扩大宰相权力 C. 取代“领袖制” D. 防止宰相专权
|
5. 难度:简单 |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6.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7. 难度:中等 | |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及科(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得益于什么制度 A. 科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
8. 难度:简单 | |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9. 难度:中等 | |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
10. 难度:中等 | |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汉代封建制不完善 C. 西周的制度更合理 D. 汉代继承了西周的封建制
|
11.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说:“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常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千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该制度是( ) A. 科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
12. 难度:简单 | |
……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科举制
|
13. 难度:中等 | |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材料现象反应的实质是 A. 诸侯王完逐渐失去权力 B. 诸侯王权力逐渐增大 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 削弱地方官员权力
|
14. 难度:简单 | |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A. 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B. 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 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 D. 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
15. 难度:中等 | |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
16. 难度:中等 |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17. 难度:中等 | |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
18. 难度:中等 | |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
19. 难度:简单 | |
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 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 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 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 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
20. 难度:简单 | |
1979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泊地区发掘清理了一批古墓,出土了锦、绢、刺绣、铜镜、漆器、圆形方孔五铢钱,还有木简、纸质文书等珍贵遗物,以及具有中亚、西亚风格的玻璃制品和织造工艺精美的毛织品。这批古墓埋葬的朝代最早应为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宋朝
|
21. 难度:简单 | |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22. 难度:简单 |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 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 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 可能说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发展
|
23. 难度:简单 |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
24. 难度:简单 |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答案】B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B。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排除A;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 点睛: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题型】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
25. 难度:中等 | |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这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故选B。ACD都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错误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题型】选择题 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 (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 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 工商业城镇大量兴起 D. 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
|
26. 难度:简单 | |
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 (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 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 工商业城镇大量兴起 D. 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 【答案】D 【解析】广州等城市成为贸易港口说明了城市经济属性经济功能是在不断增强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区域分工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而非工商业城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区分城市和工商业城镇并非一回事。 【题型】选择题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 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
27.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 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材料二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得到广泛应用。故A项中的“诞生”、B项中的“发明”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纸的发明 【题型】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
28.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变化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的 原因有: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兴盛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不断的扩大,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我国古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都出现昌盛的局面,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从而让学生明白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的关系,解答这种题型时,一定要从另外两方面去寻找答案。 【题型】选择题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不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 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 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 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
29. 难度:中等 | |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不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 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 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 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杜甫并不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也不是被称为“诗仙”, 韩退之(愈)并不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而只是宋明理学的先声,吴道子集人物画而不是风俗画创作的大成者,所以在本题中正确的只能是B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画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 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
30. 难度:中等 | |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 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B 【解析】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强调文学的时代性,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宋元文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古代文学也不是我国文学的顶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文学的时代性而非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题型】选择题 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 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 讲究法度与规范 C. 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 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征
|
31. 难度:简单 | |
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 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 讲究法度与规范 C. 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 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征 【答案】B 【解析】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颜真卿生活在王朝鼎盛、法度规范的唐朝,其书法特征反映了其时代风貌,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是在汉代而颜真卿是在唐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遒劲森严,新意盎然属于王曦之而非颜真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书法是高雅艺术,不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题型】选择题 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B.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C. 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D.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
32. 难度:简单 | |
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B.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C. 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D.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特征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题型】选择题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 都城不在洛阳 B. 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 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 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
33. 难度:中等 | |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 都城不在洛阳 B. 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 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 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西晋都城是洛阳;BD不对,汉代就有造纸术、赋;C有悖史实,因为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四大发明。 点评:注意相关知识的梳理。 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发明:西汉前期已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 “蔡侯纸”,造价低廉,原料易得。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对西方的影响: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1)发明:隋唐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2)对西方的影响: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 (1)发明: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对西方的影响: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4.指南针 (1)发明: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题型】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34. 难度:中等 |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答案】C 【解析】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神化封建统治,选C能够体现这一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道家的思想而非儒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法家的思想而非儒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宋元时代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题型】选择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35.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符合君权神授的思想,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C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荀子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题型】选择题 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 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 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 国力的强盛 D. 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
36.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 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 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 国力的强盛 D. 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答案】C 【解析】一定文学是一定国力的体现,汉赋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体现的是国力的强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时代国力强盛而非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属于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属于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题型】选择题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
|
37.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 【答案】D 【解析】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并未沦为法家的附庸,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是外儒内法,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独尊儒术”的确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 现代人所说的“检讨书”在古代皇帝的笔下就是“罪己诏”。其实,“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康熙皇帝罪己诏:(康熙十八年因地震)“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
38. 难度:中等 | |
现代人所说的“检讨书”在古代皇帝的笔下就是“罪己诏”。其实,“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康熙皇帝罪己诏:(康熙十八年因地震)“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而不涉及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 【题型】选择题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A. 宣扬“一统”学说 B. 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D. 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