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2. 难度:中等 |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闭关政策 B. 重农抑商 C. 土地兼并 D. 贫富分化
|
3. 难度:中等 |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
4. 难度:简单 | |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在明清时期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B. 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C. 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异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
5. 难度:中等 | |
明太祖时,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更是强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 A. 闭关锁国政策 B. 商品专卖制度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土地兼并政策
|
6.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 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 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
7. 难度:中等 |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 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 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8. 难度:中等 | |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9. 难度:中等 | |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 A. 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 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 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 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
10.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从侧面表明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 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
11. 难度:简单 | |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
12. 难度:简单 | |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
1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A. “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 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 “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D. 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
14. 难度:中等 | |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与这段歌词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B. 邓小平南方谈话 C. 确立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方针 D. 决定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15. 难度:中等 |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 上海工业化一瞥 B. 改革开放在上海 C. 上海,红色的摇篮 D. 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
16. 难度:中等 | |
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 A. 男女的婚恋观不同 B. 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 C. 男女地位基本平等 D. 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
|
17. 难度:中等 | |
1890年,清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道:“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该官吏感叹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火车 B. 轮船 C. 汽车 D. 飞机
|
18. 难度:中等 | |
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19. 难度:中等 | |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
20. 难度:中等 | |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 1905年《民报》 B. 1915年《青年杂志》 C. 1922年《申报》 D. 1946年《解放日报》
|
21. 难度:中等 | |
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风云儿女》 D. 《三毛流浪记》
|
22. 难度:中等 | |
盛宜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同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这表明盛宜怀主张,中国如果要真正发展近代电讯事业,根本在于 A. 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 B. 适应网防建设的需要 C. 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求 D. 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
23. 难度:中等 | |
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
24.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25. 难度:简单 | |
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途中而损失和死亡的。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 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 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
26. 难度:简单 | |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
27. 难度:简单 | |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
28. 难度:中等 | |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 A.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B.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
29. 难度:简单 | |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 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 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D. 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
30. 难度:简单 | |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英国展出的最新工业成果中可能包括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蒸汽锤、铁路设备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
31. 难度:中等 | |
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而在德国,盛行的是另一种形式——卡特尔,它是由参加卡特尔的各个独立的企业签订协定组成。这些企业形式的出现 A.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C. 结束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计划性 D. 标志着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的出现
|
32. 难度:中等 | |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物价涨得太快了” B. “工作太不好找了”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33. 难度:中等 | |
20世纪80年代,实施削减开支、减少税收政策,促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的美国总统是 A. 尼克松 B. 里根 C. 罗斯福 D. 奥巴马
|
34. 难度:简单 | |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
35.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A. 《社会保险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紧急银行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
36. 难度:中等 | |
美国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们有工作可做”,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发放紧急救济金 C.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 推行“以工代赈”
|
37. 难度:中等 | |
读图,所示标记曾作为罗斯福新政时期一项重要的经济调整措施而被悬挂。它主要用于 A. 整顿银行业 B. 以工代赈 C. 复兴工业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38. 难度:简单 | |
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
39.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A. 缓和了社会矛盾 B. 缩小了贫富差距 C. 提高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D. 稳定了社会秩序
|
40. 难度:中等 | |
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A.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 “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 D. 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
41. 难度:简单 |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
4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20年代,列宁反复告诫全党,不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应该抛弃浮夸心理”,“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据此可以推知列宁当时 A. 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 打算推行新经济政策 C. 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 D. 希望推迟向社会主义过渡
|
43. 难度:简单 | |
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A. 实施余粮收集制 B. 实行实物配给制 C. 恢复自由贸易 D. 推行农业集体化
|
44. 难度:中等 | |
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人类更美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 A.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 推动农业蓬勃发展 C. 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 D.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
45. 难度:简单 |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经济体制 B. 赫鲁晓夫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C. 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 D. 表明赫鲁晓夫要废除农业集体化
|
46. 难度:简单 | |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
47. 难度:简单 | |
2013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3周年。十多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 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 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 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
48. 难度:中等 | |
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 A. 经济全球化 B. 经济区域化 C. 贸易自由化 D. 经济流动化
|
49. 难度:中等 | |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件早已作古的事件,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今天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这些问题,人们阅读后都能找到答案。”这本书讲述的应该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
5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当今世界著名国际经济组织(机构)的标志,中国作为成员国参与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51. 难度:中等 |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这一行动开创了哪种经济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52.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观察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后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地位。 (3)2001年,中国正式加人世贸组织,各国纷纷加人世贸组织部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对于这一趋势,有的国家表示欢迎,有的国家表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请列举出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