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 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 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
2.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创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
3. 难度:中等 | |
史学界非常重视对梭伦财产等级制度的研究,通过对该制度的研究可以获知 ①“中庸”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的体现 ②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③古代雅典血缘门第观念的衰落原因 ④地理环境对雅典社会发展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5. 难度:简单 | |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下列最能说明“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史实是( ) A. “燔诗书”,明法令 B. 推行县制 C. 奖励军功 D. 废井田,开阡陌
|
8. 难度:中等 | |
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A. “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 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 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 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农业劳动的场景 B. 使用的生产工具 C. “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 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
10. 难度:中等 |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措施有 ①重农抑商 ②奖励军功 ③废井田制 ④奖励耕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B.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C.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
12. 难度:中等 | |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A. 迁都洛阳 B. 整顿吏治 C. 移风易俗 D. 颁布均田令
|
13. 难度:中等 |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
14.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 商鞅变法 B. 戊戌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吴起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6.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②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③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 ④鲜卑贵族大臣普遍支持学习“汉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A. 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 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 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
18. 难度:中等 |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 经济衰退 B. 起义频繁 C. 兵力不足 D. 吏治腐败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哪些是由于北宋过分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结果 ①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 ③兵将配合不力,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20. 难度:中等 | |||||||||||||||||
读表《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从中不能直接得出的信息有 下表: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①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 ②抑商政策被废弃 ③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④商业经济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21. 难度:简单 | |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哪个原因 A. 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 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 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 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
22. 难度:中等 |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 抑制土地兼并 B. 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 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D. 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
23. 难度:中等 | |
他原是德国天主教僧侣,1517年,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但是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他:“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他会对这位大主教说 A. 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 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
24. 难度:简单 | |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 马丁·路德 B. 克伦威尔 C. 亨利八世 D. 加尔文
|
25. 难度:简单 | |
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①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 ③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和禁欲说教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魏孝文帝末年到魏宣武帝之初,“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洛阳伽蓝记》卷四 材料二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三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是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经过这一场伟大的民族融合,早先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都不再以一个单独的民族存在了,他们都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汇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经历了民族融合洗礼的中华民族,由于其他民族血液的补充,我们古老的民族与文化,都获得了新的力量,变得更有朝气,生机勃勃。 ——《改革通鉴》 请回答: (1)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直接促成了材料一中描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魏孝文帝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评述一下,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历史意义。
|
28.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