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8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

A. 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 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C. 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 封“诸妇”以藩屏商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表明

A. 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 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

C. 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

D.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

B.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C. 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D. 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B.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C. 学术思想适应了社会转型

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基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A. 经济严重衷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政府管理失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人中国

B.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

A. 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 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

C. 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 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徽商兴衰史》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外商的进入使民族资本家群体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徽商受到冲击,促使微商的解体,这说明

A. 徽商本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部分

B. 宗法关系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进步

C. 鸦片战争不利于产业群体的发展

D. 近代民族经济的转型有待政治变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我国某些地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民国初年尚有地区“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祙、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这些现象说明近代经济

A. 传统结构没有改变

B. 新式工商业薄弱

C. 地区发展不平衡

D. 城乡发展差异明显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于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通过,旨在挽救中国被日本侵略之后的经济困局。“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国家控制经济的典型表现

B. 利用国家力量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为“四大家族”的兴起埋下伏笔

D. 为我国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

B. 清末民权意识在逐渐觉醒

C. 辛亥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 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B.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C.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一论断

A. 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正确分析

B. 表明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 表明党内有人没有坚持毛泽东思想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A. 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B. 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 推动我国出台“双百”方针

D. 是“左”倾错误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基辛格曾回忆说,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这说明当时

A. 中美对台湾问题已达成共识

B. 美国不再干涉中国统一台湾

C. 中国传达了台湾问题的内政性

D. 台湾问题地位仅次于中美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为l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C. 中苏关系交化导致GOP增速波动

D. 社会土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

A. 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 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C. 公民意识淡漠

D. 缺乏民本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该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D. 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

A. 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B. 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C. 揭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

D. 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总体上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较为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C.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 深刻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

A. 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价

B. 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C. 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D. 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是在连续不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70到1870年左右时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胡佛的反危机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胡佛强烈反对由联邦政府来实行大规模的救济活动和公共工程活动。他说:实施失业保险和贫民救济就是挪用工商业的资金,“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胡佛宣称“美国制度是建立在一种自治政府的特殊概念之上而以地方分权为基础的。”“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

——(摘自黄安年《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材料三《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301节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拔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拔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贫苦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批准拔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501节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在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批准从截止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拔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年~1939年的美国》)

材料四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经济立法

法律名称

实施时间

内容

《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3年1月起施行

规定税种、税率、税金的计算和征纳

《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颁布

对经营活动中,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价格法》

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

《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及各类有名合同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材料中“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的理论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胡佛反危机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的主要反危机措施,材料三的反危机措施与材料二反危机措施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经济立法。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其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为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先是海禁未通,民业私贩,……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于是隆庆初年(1567年),前任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议止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摘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据材料概括“隆庆开关”的基本含义。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关”的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