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2.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大一统”理论 B. “罢黜百家” C. “天人感应” D. “仁政”思想
|
3. 难度:简单 | |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
4.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
5.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 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C. 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
7. 难度:中等 |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
8. 难度:简单 |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3)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