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①神职人员

②苦修行善

③阅读《圣经》

④购买“赎罪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 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B.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 提倡古典文化

B. 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C. 反对天主教会

D.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 教派内部的派系斗争

B. 世俗封建主与教会间的争权斗争

C. 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下列选项与恩格斯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信仰得救”

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著名的思想巨人和极具震撼力的思想主张。以下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塞内卡——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与其他人相同

B. 薄伽丘——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C. 大卫·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D. 伏尔泰——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材料阐述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 宗教改革的原因    D. 启蒙运动的原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 “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 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

C. 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 “自由”与“平等”必须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真理与价值》一文中提到:“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抨击教会的禁欲苦行

C. 弘扬民主共和的精神

D. 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 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扩大,则贡献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在国民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材料反映了

A. “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

B. 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C. 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 权力制衡

B. 君主立宪

C. 天赋人权

D. 社会契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康德的思想主张有

①主权属于人民

②法律应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反对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

④赞成为了自由进行暴力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主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学而优则仕”。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国王由哲学王担任,依靠他的统治教化,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请回答:

依据材料比较二人政治设想中的相同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