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必要性

B. 宗法制的合理性

C. 立嫡制的合法性

D. 世袭制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

B. 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

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

D.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说明中国画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

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 纸币经历从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C.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

B. 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

D. 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马

A. 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对反封建主义

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C. 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D.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 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A. 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 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破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该军事行动

A. 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

B. 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 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D. 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

B.1954-1956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

C.1958-1961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

D.1961-1964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上海五国机制最早从建立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入手,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又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将经济合作列入战略性议事日程。据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最为贴切的是

A. 区域间反恐及经济合作集团组织

B. 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

C. 新型的军事安全及经济合作联盟

D. 大国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坚持群众路线    B. 重视经济建设

C. 强调实事求是    D. 开展武装斗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公元468年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都是非法的。外人应该知道,如果他故意违反这一禁令而完成上述交易或占有该土地,那缔结的契约是无效的,契约要被解除,且只返还其交付的价金。这体现罗马法承认

A. 所有权的相对性

B. 财产权的绝对性

C. 公民权的平等性

D. 交易权的自主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A. 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 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 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 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 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 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A. 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B. 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

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

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C. 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

D.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D. 多极化格局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评论家这样介绍某一画派的特色:“如果一幅画必须远远地欣赏,大概就是这个画派的杰作了,因为画家采用的也是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对色彩的强调,对整个画面色、光效果的重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随之而来的是空间及事物具体结构的消逝。”“他们对事物的处理,就只管风格不风格,而不管是什么东西。”这个画派应是

A. 现实主义

B. 现代主义

C. 印象主义

D. 浪漫主义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揭示了两国在政治制度发展方面的不同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郊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了希腊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制度下受贫困。……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的表达了。

——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材料二就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由”是被从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种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胡适认为,这种“自由”只来达到内心的自我安慰,而始终没有认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和现代自由所强调的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相比,心性自由是一种束缚的、空想的、形式的自由。

——摘编自寇东亮《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的思想辩证》

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观点,并列举雅典民主政治改革中的相关史实。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弊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谈到:“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大地里,……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斌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据材料一、二、三,谈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各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思想内容和成果来论证学者钱穆“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的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杨.280字左右)。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形成篇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

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调整篇

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

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1)自1500年以来至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一系列方式。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经济大危机采取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上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四、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