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安达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王国维先生指出:“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据此可知

A. 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时期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C. 宗法制存在于统治阶层

D. 商朝时候国家权力传子不传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而分封制在西汉和明初却一再出现。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当时具备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B. 分封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分封制受到封建君主的极力推崇

D. 制度对历史影响的惯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人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

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A. 人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B. 设陪审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

C. 实行陶片放逐法,加强公民对执政者的监督

D. 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 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 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 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这表明卢梭

A. 否定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 主张人民直接拥有立法权

C. 推崇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D. 批评英国革命的不彻底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 赋予人民选举权

B. 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C. 限制了皇帝权力

D. 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 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 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 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家对古雅典民主的反思

B. 美国邦联体制的松散性

C. 政治家反对主权在民的思想

D. 政治领袖多出身于贵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由于中外交涉往往时机紧要、刻不容缓,总理衙门遇事有时就先行处理,再请旨批准。这反映了总理衙门

A. 成为最高决策权的中央机构

B. 对中国传统政治框架有所冲击

C. 办事迅速但行政效率较低下

D. 在外交上极力地维护清朝权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 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 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 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A. 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 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 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 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 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 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 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A. 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 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 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 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38周年,某校高三(3)班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 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

C. 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D.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 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 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表中所列国际组织的出现体现了

成立时间

名称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1985年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1994年

美洲自由贸易区

 

 

A. 世界政治格局对经济区域化的影响

B.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日趋激烈的竞争

C. 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D. 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替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C.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 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 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B. 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D. 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27. 难度:压轴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英国“圈地运动”始于12世纪,是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薄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对“圈地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①“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

③造就了广大的国际市场

④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导致“卢德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A. 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

B. 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

C. 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

D.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 圈地运动的巨大作用

C. 工业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D.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创办的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钢铁业觉醒的标志。在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产量为12万吨(其中出口量约5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 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 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C. 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 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外商企业的刺激

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宋代史书记载:毫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代代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像这样的记载,在史书上可谓数不胜数。我国历史上一些手工业技术失传的原因,其一是工匠还没有来得及传授技术便因身体等变故而使技术中断,其二是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高超的技术对未成年女子是保密的,主要害怕一旦女子外嫁后技术会外传,从而对本家庭造成一定的竞争,当然还有的工匠家庭因没有符合传授家传技术的男性人选而导致技术失传。

材料二1808年纽约州议会以保护富尔顿的汽船专利为由,授予汽船的投资商利文斯顿和发明者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30年的汽船航行垄断权。这引起其他州报复性的仿效,汽船航运垄断在沿海和沿河(密西西比河)各州形成敌对的气氛,各州各自为政,相互报复,不允许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迫于压力,1815年奥格登(新泽西州州长)从利文斯顿那里买下了从伊丽莎白城到纽约航线为期10年的垄断经营权,而汤姆斯•吉本斯(一位年轻的船主)也因经营这条航道的航运业务而违反了奥格登的特许权,被法院判侵权。……吉本斯最后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1824年2月4日,最高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判决结论是该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因此无效。从此水域开放,航线增多,航运业繁荣。马歇尔(首席大法官)借机阐明了宪法中的最高条款:“纽约州的法律必须服从国会的法律……在任何情况下,国会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摘编自《吉本斯诉奥格登案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发明者专利权保护方面体现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歇尔的判决体现出的司法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判决结果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在专利保护的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据亨廷顿(美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9世纪西方冲击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三时农耕,一时教战”。“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武则天时期,随着均田制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唐玄宗时期,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