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
2. 难度:中等 | |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
3.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
|
4.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伯利克里为保障人民“成为政府的主宰”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五百人会议” ②公民大会经常化 ③“陶片放逐法” ④津贴制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
5.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由此可见罗马法( ) A.重视道德 B.重视契约 C.重视自由 D.重视习俗
|
6. 难度:简单 | |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由此导致了( ) A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B责任内阁制形成 C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D1832年议会改革
|
7. 难度:简单 | |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 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 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 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 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
9. 难度:简单 | |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 A. 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B.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 C.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D. 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D.“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
11. 难度:简单 |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漫画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1931年9月,日本全面侵华 B.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 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D. 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 获悉( ) 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 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
14.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 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15. 难度:简单 | |
《历史性的转折:1917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事变。外省的二月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 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 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16. 难度:简单 |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
17.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18.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
19. 难度:困难 | |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20. 难度:中等 | |||||||||||||||||||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
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 A. 1945年 B. 1951年 C. 1980年 D. 1993年
|
21. 难度:中等 |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 同于丞相。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
22. 难度:中等 |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二的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
23. 难度:中等 | |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 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 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
24. 难度:中等 | |
在探讨“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的发展轨迹”问题时,某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探究。 材料一: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倡导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宣扬平等,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自由主义的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 ——据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 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问题: (1)阅读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美国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 要文献。 (2)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 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