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白银育正学校2017-2018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 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 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 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

A. 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B.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C. 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D. 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 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 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 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 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A. 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B. 政府重视医疗保健

C. 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D. 唐代常出现流行病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 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 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 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 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 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科学取代宗教

B. 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 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 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材料中“它”指的是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 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 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 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 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 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 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 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 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 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 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 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 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 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杨国强先生认为:“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他在《明夷待访录》中直言人君‘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由此表露出来的沉痛和激愤在当时和后世都具有足够的震撼力。”从中可获取到的正确信息

①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传及日本乃至欧洲

②黄宗羲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第一人

③抨击“家天下”推动了以后的反专制斗争

④黄宗羲的批判思想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A. 只有一项

B. 没有一项

C. 仅有两项

D. 全部正确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

看法

爱因斯坦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