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 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
|
2. 难度:困难 | |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D.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
3. 难度:困难 | |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 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 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C. 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D. 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
4. 难度:中等 | |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 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 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
5. 难度:困难 | |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B.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
6. 难度:中等 | |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 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
7. 难度:中等 | |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
8. 难度:困难 | |
《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 A. 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 B. 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 C. 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D. 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
|
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C.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10. 难度:简单 | |
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 A. 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 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C. 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 D. 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
|
11. 难度:简单 | |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 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 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 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 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
12. 难度:中等 | |
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下宋美龄意在强调 A. 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 C. 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的保障 D. 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
|
13. 难度:简单 | |
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 爱国救亡精神 B. 自由开放意识 C. 民主法治观念 D. 实业救国愿望
|
14. 难度:中等 | |
香港《大公报》社评:“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第一代的会面,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跨越,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这次会面 A. 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 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C. 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D. 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和解
|
15. 难度:困难 |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16. 难度:中等 | |
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 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 C. “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 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
17. 难度:困难 | |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
18. 难度:中等 |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 A. 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 B. 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C. 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D. 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
19. 难度:中等 |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 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
20.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 A. 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 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C.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 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
21. 难度:压轴 | |
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 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 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 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 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
22. 难度:中等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 实行联邦制原则 B. 国家统一尚未完成 C.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 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
23. 难度:中等 | |
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 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
|
24. 难度:中等 | |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完全消失
|
25. 难度:简单 | |
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1975年对是否留在欧共体内讲行了全民公投。1997年,英国决定不加入欧元区,也一直没有签署申根协议。2016年6月,英国以51.9%的公投得票率脱离欧盟。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保持一定距离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相对独立于欧洲大陆 B. 英国具有孤立土义传统 C. 二战后英国长期追随美国 D. 英国自身利益得失判断
|
26.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
A.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B. 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C. 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
27. 难度:困难 | |
“历史研究,无论其研究的内容是多么遥远的过去,在本质上却从不曾脱离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就是倾听时代的呼声,回答时代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历史研究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 B. 以古喻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功能 C. 历史研究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D. 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
28. 难度:压轴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摘自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权利制衡意味着强制性的对话,有利于促进利益均衡。比如:2006年纽约地铁工人大罢工,最后,一方面工人的养老金低贡献率得以维系,另一方面工人又必须略微提高对医疗保险的贡献率,同样是“斗争双方”都必须做出妥协。……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当无数普通民众开始走进大都会博物馆欣赏艺术品,去林肯中心听歌剧,坐在咖啡馆里聊政治,谈论貌似“事不关已”的全球变暖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国民主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大量贵族的平民化”,更是“大量平民的贵族化”。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与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政治与古希腊、中国相比的优势及其作用。
|
29. 难度:中等 |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