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古人有诗云: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坎儿井

D. 灵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至汉代,纺织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下列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A.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

C. 定州富人何明远私营纺织作坊的记载

D. 汉代画像砖上的“采桑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A. 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 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 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 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问》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唐代长安商业分布图,它反映了该时期长安城

A. 除东、西两市之外设立更多的“市”

B. 全城均衡分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 对城中的“市”已经不再直接监管

D. 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黄宗羲的思想虽然成为近代康有为等反专制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武器,但两者大有不同。与康有为比较,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 依托儒家思想宣传自己主张

B. 以人民主权来否定帝权

C. 批判专制但未否定传统体制

D. 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是分层的,“外层带”是西方冲击的直接产物,“中层带”是西方催化或赋予某种形式与方向的古老又全新的历史现象,“内层带”是未受西方文明感染的。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外层带”的是

A. 有轨电车

B. 中山装

C. 白话文

D. 乡村祠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一位旅居上海的洋人发现,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他能看到的有

①上海周边乡村妇女进城从事缫丝、卷烟等工作

②上海一份杂志的封面人物是南通工商巨子张謇

③上海与伦敦之间商业讯息可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④上海轮船招商局开拓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事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世纪晚期,有一种从西方引入的理论不仅解答了中国为何败——因劣,而且提出了解决的路径——即争。该理论的引入者是

A. 魏源

B. 严复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临时约法》中的

A. 责任内阁制

B. 君主立宪制

C. 两党制

D. 议会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在遭遇一次重大挫败后,决定通过组织起中国人口中最大多数的社会阶级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这是对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的重新选择。推动这次重新选择的重大挫败发生在

A. 1921年

B. 1927年

C. 1934年

D. 1945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传出捷报:在激战8昼夜后,日军开始溃退。自上海、太原、南京相继沦陷后,中国在战场上从未传出过如此激动人心的战报。这份捷报源于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1950-1978年中日贸易概况。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在建国初期与日本没有任何往来

B. 中日建交推动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C. 70年代初期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对象

D. 经济交流决定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有内与外的互相推动,有政治与经济的互相促进,有区域与世界的互相呼应。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提出

③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

A. 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C. 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保护法》

D.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学者的这一历史解释强调罗马法

A. 已经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B.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

C. 蕴含的精神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

D. 构划了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人口的聚集是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比较图一和图二,导致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大规模流动

C. 强大的垄断公司进行频繁的资本输出

D. 欧洲联合推动人员和劳务的自由交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学者把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哲人比喻成最爱吵架的战友,下列主张能体现他们共同性的是

A. 提倡开明专制

B. 主张三权分立

C. 反对封建专制

D. 主张暴力革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A. 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B. 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C. 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 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马克思看到街上展出一个电力机车模型,兴奋地说:“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件事”发生时期的“经济革命”范畴的是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康有为在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展开了自己的哲学论证,他认为:为始之气,皆本于热,有热则有力,有力则有吸力,有离心力,有拒力。启发了康有为这一认识的科学理论最有可能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

C. 相对论

D. 天演论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

B. 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

C. 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

D. 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 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 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 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 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 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 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 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 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答案】C

【解析】图片中美国提出援助台湾、韩国以及印度都说明杜鲁门主义政策在亚洲实施,故C项正确;美苏冷战的中心仍在欧洲,故A项错误;材料张主要涉及经济援助方案,没有涉及军事战争信息,故B项错误;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世纪90年代,基于观念的更新与机遇的把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下列对两国发展原因共通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 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B.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 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详细信息
26. 难度:压轴

20世纪90年代,基于观念的更新与机遇的把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下列对两国发展原因共通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 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B.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 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答案】A

【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总统在位期间实行“新经济”模式,中国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均属于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故A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没有中国参加,故B项错误;美国实行的“宏观调控,围观自主|政策,故C项错误;政治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

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详细信息
27. 难度:压轴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

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答案】C

【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足以采信,故B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 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加试题】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 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报刊来自于上海,说明当时上海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故B项错误;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并不是报刊的推动,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已于1899年失败,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压轴

【加试题】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答案】B

【解析】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说明当时中国与德国断交后,没有加入协约国的战争,严复的意思显然是要求中国对德宣战,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论述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对中国“忽然中止”的态度表示不满,故C项错误;材料是尽快参战,不是整顿后再参战,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

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

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是针对英国队印度殖民扩张下提出的,故正确;孙中山三民主义也是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情况下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故正确;拜伦《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属于民族乐派音乐,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本题选择A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加试题】“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拱券结构的建筑既有庄严的万神庙也有规模宏大的角斗场和巴西利卡会堂,①是罗马大剧院,不属于“拱券”技术,故排除①,②是角斗场;③是万神庙;是凯旋门,均属于“拱券”技术,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就钱粮来说,路、州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行省留用仅占30%,其余上供京师。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这一构想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点较为全面和适当:

①“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两种制度”。即______________。③“高度自治”国家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政府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内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④“本地人管理”在香港即“港人治港”在澳门和台湾,也是实行这一原则。五十年不变。⑤“一国两制”并不是一种策略措施,而是一项战略构想。“五十年不变”是这一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步云《论法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基本点①”的样式,补写“基本点②”。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行省制与“一国两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共同经验。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就钱粮来说,路、州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行省留用仅占30%,其余上供京师。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这一构想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点较为全面和适当:

①“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两种制度”。即______________。③“高度自治”国家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政府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内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④“本地人管理”在香港即“港人治港”在澳门和台湾,也是实行这一原则。五十年不变。⑤“一国两制”并不是一种策略措施,而是一项战略构想。“五十年不变”是这一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步云《论法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基本点①”的样式,补写“基本点②”。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行省制与“一国两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共同经验。

【答案】(1)特征:行省兼有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

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助于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补写: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与内地社会主义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

共同经验:维护与巩固国家统一;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发挥地方积极性。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的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行省设立的意义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补写”围绕两种制度实施范围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行省制度和“一国两制”的特点从“国家统一与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角度思考回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它直接促成了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岳伟《战后鲁尔问题研究1945-1953》等

材料二欧共体12国签署的《马约》在经济方面确定了建设统一大市场、协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统一的规定等,并促成了欧元的出现和欧洲央行的成立等。此外,《马约》在政治方面包括了外交、防务、内政、司法以及社会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在这一条约生效20年之后,欧盟已经拥有28个成员国,超过5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欧盟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刘玉龙《国际条约与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巴黎条约》”的直接成果,并简述其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它直接促成了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岳伟《战后鲁尔问题研究1945-1953》等

材料二欧共体12国签署的《马约》在经济方面确定了建设统一大市场、协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统一的规定等,并促成了欧元的出现和欧洲央行的成立等。此外,《马约》在政治方面包括了外交、防务、内政、司法以及社会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在这一条约生效20年之后,欧盟已经拥有28个成员国,超过5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欧盟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刘玉龙《国际条约与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巴黎条约》”的直接成果,并简述其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答案】(1)成果: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答欧洲煤钢联营)

影响:加强了成员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作用: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趋势:参加一体化进程的国家增多;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体化领域不断扩大。

【解析】第一小问“直接原因”依据材料一“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法德和解以及欧洲联合的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政治作用从多极化趋势加强角度回答,经济作用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回答;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所学从“成员国数量、一体化程度以及合作范围”等角度思考回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一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指出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加试题】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一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指出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焦点:逐步进入还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采用暴力革命方式还是改良方式进入社会主义

活动:191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如答与梁启超展开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也可以得分,合计)

(2)侧重分析①主要原因: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梁启超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侧重分析②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相同:都主张消灭两极分化,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第一小问“焦点”依据材料一中“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和“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分析回答;第二小问“活动”结合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以及开设课程等回答即可。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侧重的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背景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作用来回答;侧重分析②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内容以及和邓小平对于发展生产力相同点分析作答。

【题型】连线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超凡的金字塔建筑在人类话语演进中,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结构的代

名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形式上分析,金字塔的美主要

表现在统一美。帕拉迪奥认为“美得之于形式,亦得之于统一,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彼此相呼应,如此,建筑可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胡夫金字塔,除了以其巨大的体量和尺度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和宏大的建造过程而闻名,体现了技术美。

——摘编自王益《建筑与美》等

吉萨金字塔群俯视图

材料二古希腊存在民主制,与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批独立自由的城邦主权国,文化比较相近,存在松散的同盟关系。梭伦改革开启了这样一种观念:基于同意的统治取代了基于强制的统治,矗立于尖端之上的金字塔,又被安放于它的地基。

——据【英】克顿《自由与权力》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图文,并结合所学,简要阐释金字塔的“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梭伦哪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推动“基于同意的统治” 取代“基于强制的统治”,指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社会条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