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荀子

B. 墨子

C. 孟子

D. 韩非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懦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 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

C.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顺境信儒,逆境崇道。”此格言体现了

A. 儒道思想的理性精神

B. 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

C. 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

D. 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 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 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B. 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

C. 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D. 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孟子

荀子与杨雄

董仲舒

不够充分

混乱不清或错误

粗浅,已误入歧途

 

 

A. 传承性

B. 批判性

C. 佛学化

D. 超前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A. 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 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 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 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据此可知,黄宗羲

A. 其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

B. 推崇西方民主政治

C. 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 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自序中写道:“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

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天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这体现了顾炎武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民主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爱惜原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蔑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茧丝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

B. 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

C. 造纸术未能满足大众消费

D. 制丝术与造纸术相得益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数学家钱宝棕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 注重实用性

B. 涉及领域狭窄

C.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 服务于农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书法应“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 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B. 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

C. 书法风格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 书法者应该致力于身心的修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中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A. 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B. 字体扁平、工整精巧

C. 形体严整、笔画详备

D.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笛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 注重写意传神

B. 意在借物抒情

C. 追求娱乐教化

D. 渴望俗世认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B.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 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 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A. 舞台语言通俗易懂

B. 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

C. 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

D. 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明淸小说《红楼梦》和《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

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

B. 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

C. 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

D.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62年,钱实甫介绍《海图志》时将该书分为筹海篇、地图、地志、宗教、历法、般外情、技艺仿制、天文地理八个部分。这说明

A《海图志》并未介绍西方技术

B.《海图志》的内容较为广泛

C.晚清向西方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

D.《海图志》的内容不断充实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郭嵩焘在晚年曾说:“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亊当在二十年内云。”这说明郭嵩焘

A. 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

B. 认为中国的頹势已显

C. 西方国家将干涉中国内政

D. 意识到洋人的武器先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者,势也。”这表明吴虞

A. 反对传统儒学

B. 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

C. 主张尊重孔子

D. 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黄帝魂》中记录的某人的言论写道:“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貽(遗留)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可见该文提出的断发易服有助于

A. 推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

B. 向西方学习与欧美同俗

C. 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D. 进行反清革命思想宣传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李大钊指出:“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这说明李大钊

A. 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

B. 希望中国改革政治制度

C. 主张加快工业近代化

D. 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 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 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 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孙中山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表明

A. 三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相同

B. 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

C. 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 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

A. 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

B. 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

C. 淸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

D. 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面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中,关注普通民众生活,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的是

A. 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B.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C.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D.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27年8月初,毛泽东起草的《湘南暴动大纲》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表明

A. 新的革命道路已经失败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在形成

C. 中共已抛弃城市中心论

D. 湖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这一说法

A. 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B. 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

C. 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髙。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

A. “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

B. “什么是社会主义”

C. 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D. “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性地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亊、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一说法

A. 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B. 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

C. 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

D. 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发展情况。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

B. 体现了邓小平个人思想的不断发展

C. 新时期理论的核心均是党的建设问题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科学发展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强调与国民党争夺人才,争取侨居海外的科学家回国等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国共内战尚未结束

B. 学习苏联模式的需要

C. “双百”方针未能贯彻

D. 国家建设急需人才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反映出

A. 世界性饥饿问题由此解决

B. 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

C. “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

D. 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点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引进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2002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2006年,我国提出和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种变化表明

A. 我国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

B. 我国科技过于落后

C. 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日益严格

D.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 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 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 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_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963年和1964年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认为:“中国文联及其所属的各协会,“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这一观点

A. 揭示了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现状

B. 说明新中国文艺事业未取得成效

C. 错误估计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程度

D. 意在说明“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A. 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

B. 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 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 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际上采取的是“城市教育靠国家、农村教育靠集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状况

A. 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状况相适应

B. 体现了追求城乡公平的教育政策

C. 是“左”倾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育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 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C. 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 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題。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慣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铎之言”……他们接过林則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湖推向高湖,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流变》

材料二

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

——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科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有何新发展和局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