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2. 难度:中等 | |
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除主要长官负责制以外,其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设有相应的官署机构,在主要长官的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这种设官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地方叛乱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以此来牵制中央各部门 D. 分割地方权力
|
3. 难度:简单 | |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
4. 难度:简单 | |
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漫画《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描绘的是一票赢得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这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对封建势力的荡涤彻底 B. 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C.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D. 共和派经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国家政权中的关键职位
|
6. 难度:简单 | |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史、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形态 B. 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 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D. 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
7. 难度:简单 | |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
8.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工商皆本” D. “君主统治是天下之大害”
|
9. 难度:中等 | |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 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 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10.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认为:“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产生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 符合民生主义的精神要求 B. 在中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C. 抓住了革命的根本问题 D. 是要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
11.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 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 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 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D. 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
13. 难度:中等 | |
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l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这种现象 A.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
14. 难度:中等 | |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15. 难度:中等 |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16.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 社会契约论 B. 三权分立 C. 天赋人权 D. 人民主权
|
17. 难度:中等 | |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
18.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A. 社会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B. 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C. 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D. 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
19. 难度:简单 | |
艾森豪威尔曾任命为人耿直的厄尔·瓦伦为大法官,后者的激进派判决(瓦伦判决了很多著名的种族歧视案件为不合宪法精神)经常让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他曾说自己总统任期内最大的失策就是任命瓦伦。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并认为“失策”,这主要源于 A.自此美国总统失去对大法官的任免权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且是终生职位 C.大法官犯罪也要任职终身,总统很无奈 D.大法官夺去了总统拥有的最高司法解释权
|
20. 难度:中等 | |
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鉴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 A. 深受工业革命影响 B. 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 D. 促进了资本输出
|
21.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一位加拿大旅行者写道,与他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遮天蔽日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应了人们 A. 对工业污染的漠不关心 B. 对工业文明的向往无以复加 C. 对邻邦的幸灾乐祸 D. 对本土空气洁净深感自豪
|
22. 难度:中等 |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孟德斯鸠在这里所说的“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的含义应该是 A. 社会和谐稳定 B. 天赋人权 C. 主权在民 D. 人人平等、法律保障
|
23. 难度:中等 | |
“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国民议会(指制宪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了十七条权利。”这一发表于1789年的“宣言” A.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B. 宣告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C.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 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
24. 难度:中等 | |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城乡差别的扩大 C. 经济危机的发生 D. 垄断现象的出现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 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
26. 难度:简单 | |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 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 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27. 难度:中等 | |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事实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
28.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 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 C. 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
29. 难度:中等 | |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 生产关系的变革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 金融资本的发展
|
30.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大众传媒的变迁 C. 思想领域的变化 D. 民主政治的发展
|
31. 难度:简单 |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32. 难度:中等 | |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 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
33. 难度:中等 | |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表明 A.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 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 C. 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 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34. 难度:简单 |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到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
35. 难度:中等 |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36. 难度:中等 | |
福州船政学堂在第一批报名者当中,大多是如严复一样的清贫子弟,吸引他们的是学堂不但包吃穿住,而且每月发放4两纹银以供家用……报名者必须由当地士绅做担保。严复的叔叔是个举人,母子俩请他担保,举人对这种新学堂绝无好感,当即回绝。严复和母亲只得痛哭跪求,方才勉强同意……另据资料,清政府官派第一批留美学生中没有一个满洲贵族子弟,也没有一个高官子弟,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 A. 传统思想,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 孔孟之道,科举考试仍为正途 C. 洋务推动,西方科技深入人心 D. 除旧布新,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
3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38. 难度:中等 | |
周恩来曾建议说:“我准备命令新四军张云逸的第4支队,协同贵部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两淮流域,使津浦线南段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支援南下日军。”据此建议所进行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
39. 难度:中等 |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 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 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 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 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4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41. 难度:中等 | |
(精品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曩者(以往的、过去的)大革命(指辛亥革命)之目的何在乎?曰推翻不良之政府,而建设良政治也。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则吾人今日所负责任,当继是进行,以赴吾人大革命最终之目的,努力从事于良政治之建设,而慰国民望治之热心,则所不能辞也。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材料二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宋在弥留之际给袁世凯发去电文:“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以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据相关资料整理 (1)材料一中宋教仁认为“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的表现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宋教仁至死念念不忘的追求是什么?宋教仁遇刺后出现的事件是什么?
|
42. 难度:中等 | |
(精品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第一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通过立法慢慢削弱了国王的权力。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在沿袭传统长子继承制基础上规定了严格的继承顺序,并将继承决定权归于议会,使得王室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彻底分离。受法律和议会控制的王室渐渐沦为摆设,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因此,当斯图亚特王朝于1714年绝嗣,德国汉诺威王室的乔治一世入主英国时,改朝换代出奇地平静,“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反对他的连一只耗子也没有”。 汉诺威王室以来,虽然王权衰微,但王室却再也没有为王嗣问题伤过脑筋,唯一一次改朝换代是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由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1901——1910年在位),王室归于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世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与德国陷入敌对,王室的德国头衔让民众颇感不快。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于1917年7月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传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国王用这一行动表达了王室对子民的忠诚。 ——节选自《王后的肚子与摇摆的王朝》选自《世界知识》2013年第1期(第59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国王是如何逐渐“统而不治”的? (2)英王乔治五世是怎样表达王室对子民的忠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