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这段记载反映出商代实行 A.王位世袭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
2. 难度:困难 | |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 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 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
3. 难度:中等 | |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 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 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
4. 难度:中等 | |
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 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
|
5.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化 D. 厂卫制
|
6. 难度:中等 | |
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 A. 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 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 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 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
7.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 A. 频繁换相 B. 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 C. 设立中朝 D. 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
|
8. 难度:中等 | |
《旧唐书》中载:“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赐之旌节……专制军事。”由此可知,唐朝设节度使的本意为 A. 驻军边陲,防止外来民族侵扰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拥有政治自主权、财权等 C. 主持沿边地区政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D. 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合作
|
9. 难度:简单 | |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預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①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②分军权与地方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④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今我朝罢承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頡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是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 三公九卿制 B. 内阁制 C. 二府三司制 D. 一省制
|
12. 难度:简单 | |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A. 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 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 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 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
13. 难度:困难 | |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 A.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 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C. 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 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
|
14.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C.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
15. 难度:中等 | |
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 直接对皇帝负责 B. 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 隶属于军机大臣 D. 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
16. 难度:简单 | |
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军机处的设置
|
17.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在政治上,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四等级 A. 由出身低贱的公民组成 B. 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C. 可以担任政府官职 D. 允许参选“四百人会议”
|
18. 难度:中等 | |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 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 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 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
19. 难度:中等 | |
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 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
20.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中有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同态复仇法、氏族继承与遗嘱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作了限制。这部法律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
21. 难度:简单 | |
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
22. 难度:中等 | |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 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 B. 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C. 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D. 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
23. 难度:中等 | |
《古代法》中说:“所有古代社会往往为了轻微的骚动就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单单出于自卫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否则他们也许会——而这是古代世界中一种真正的重要的危险——用武力斗争来解决争执。”文中的“某种方法”应指实施了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
24. 难度:中等 | |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25. 难度:中等 |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得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 王权结束 B.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 国王与议会之问形成了制衡关系 D. 责任内阁制形成
|
26. 难度:简单 |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 ②在形式上授予议会中多数党领袖组阁权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27. 难度:简单 |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使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这些改革措施 A. 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使广大工人、妇女获得政治权利 D. 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
28. 难度:中等 | |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A.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
29. 难度:中等 | |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映: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或者不采取任何行动,使此项法案在10天后自行生效。由此可见 A.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 总统可以制约国会的权力 C. 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D. 总统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
30. 难度:简单 | |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 联邦体制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制度 D. 主权在民原则
|
31. 难度:中等 |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雅典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
33. 难度:中等 | ||||||||||||||||||||||||||||||||||||||
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
|
3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2)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体现这一原则的美国宪法是什么? (3)当今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两者在产生方式、任职期限、行政权力上有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