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 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 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 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国语•齐语》:“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丧。”材料主要反映出

A有无贤臣决定了诸侯国的命运

B.贤能之士的去留与诸侯国命运攸关

C.国家兴亡取决于国君能否用贤

D.战国之时士人择主而亊和自由流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引自《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科举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宋名臣范存仁说:“文彦博、吕公著年皆垂老,屡去退闲,陛下特留平章军国事,盖以重德老臣,一心向国,真可委信,此圣虑之深,高人前古。”材料反映出“平章军国事”一职

A. 名位虽高但无实权    B. 其设置目的意在削弱相权

C. 有尊崇老臣之含意    D. 有利于文臣武将互相制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B.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 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

D. 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 易导致宫员之间的疏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关系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符合下列材料的主题是

A. 分化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B. 权力由皇帝身边远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转移

C.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6年上半年,我国考古人员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等随葬品,最终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在猜测却缺乏充足证据的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这表明:

①考古实物的发掘,是对史实的重要补充

②对于史实的研究,考古发掘是唯一手段

③历史研究过程中,考古手段最具权威性

④对于民间的传说,也需要借助考古证实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

A. 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

B. 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

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 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 两者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C. 两者观点有一个是错误的

D. 黄宗羲主张以法治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据统计,下罪己诏的皇帝数量,唐朝八位、宋代七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罪己诏颁布的真实意图是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 神话皇帝的权威

C. 暴露皇帝的过失

D. 挽回不良的影响

 

详细信息
19. 难度:压轴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 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 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C.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D. 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