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商”的传统,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科举制已衰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

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 孟子“仁政”学说

B. 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C. 韩非法家思想

D. 董仲舒新儒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 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

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焚书坑儒”

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B.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 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 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详细信息
9. 难度:压轴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②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④《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

A. 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 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

C. 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 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

A. 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 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 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 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康德对自由的认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经验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康德认为“自由”的实现应当

A.建立严密的法制                                 B.贯彻公认的法则

C.维护多数人利益                                 D.具有严格的自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柏拉图解释某人的一句名言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他解释的名言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认识你自己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 “美德即知识”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很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普罗塔哥拉

D. 亚里士多德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

A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

B.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

D.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D.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法国启蒙运动的“源”,当然是法国18世纪的现实生活,以及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材料认为启蒙运动

A师承了人文主义先驱们的思想

B.是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C.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

D.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发展环节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名作《九三年》中曾有过如下描述:“国民公会里有一个向人民敞开的窗户,这就是那些公民旁听席,等到这个窗户不够用的时候,人民就会打开大门,街上的人就涌进议会里来了,这种群众走进议会的景象是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景象之一。”雨果描述的这种情景与哪一思想家的思想关系最大

A. 卢梭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苏格拉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之中,挣扎于谬误之中,生活在暴权之下,过不幸的日子。因此,要在理性的引导下,用理性来批判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这表明伏尔泰

A. 崇尚天赋人权与人民主权

B. 不主张公民信仰基督教

C. 秉承欧洲宗教改革的精神

D. 最先提出理性主义主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实验

B. 理论探究

C. 适可而止

D. 注重实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材料二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可以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

——基句《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中西方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期

中国

世界

10~15世纪(宋元到明清)

印刷、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三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在发展趋势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3)概述材料三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