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安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 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 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A.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 主张”春秋无义战“

C.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D. 提出”仁“的学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恻隐之心”。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部经典著作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

③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韩非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 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 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 道家思想的影响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法家思想的影响

D. 墨家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史书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日本三岛毅博士一句诗云:“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以上材料所称颂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王阳明

C. 陆九渊

D. 朱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

C. “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王阳明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

A. 纲常

B. 羞恶

C. 真理

D. 私欲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A. 朱熹

B. 王阳明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的是

A. 孔子的“为政以德”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朱熹的“格物致知”

D. 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国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西方启蒙思想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与中国的启蒙思想相比,西方启蒙思想所独有的特点是

①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②批判了专制制度

③宣扬民主法制

④倡导民主共和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 没有法制观念

B. 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 忽视道德建设

D. 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 抨击愚昧

B. 倡导平等

C. 讽刺贪淫

D. 推崇人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 强调自由,主张“因信称义”

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A. 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 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 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D. 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但丁在《神曲》中强调人所具有的“自由意志”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他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对其所处时代的准确理解是

A. 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 资产阶级革命与掌权

C.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做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 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 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的解释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 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倡导者

D. 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 宗教的虚伪

B. 灵魂得救的途径

C. 权力的产生

D. 生命的起源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有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下图所列各项的产生,最有可能与道教活动有关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 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齐民要术》    D. 《黄帝内经》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

A. 重视商业发展

B. 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

C.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D. 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休闲娱乐功能

B. 社会教化功能

C. 节庆祭祀功能

D. 审美功能

 

详细信息
49. 难度:简单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 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 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 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源于中国的技艺似乎需要经过移植才能够获得高度的发展。见证一下火药、印刷术和航海罗盘在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改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但它们未在本国充分发挥作用

B. 中国经济停滞、倒退决定了四大发明必须移植才能继续传播

C.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技成就并有所创新

D.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说明

A. 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 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

C. 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D. 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详细信息
52. 难度:简单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

 

详细信息
54. 难度:中等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核心观点

(2)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详细信息
5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2)从形式和艺术追求方面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