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与下表内容相符合的制度是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

时期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现象

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特点

传贤公天下

实质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就重视寻根祭祖活动。与这种传统习俗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 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详细信息
5. 难度:压轴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 贵族生活腐化

B. 血缘色彩浓厚

C. 社会等级森严

D. 音乐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 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 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  )

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

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

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哪一变化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皇位世袭

B. 皇权至上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从秦朝九卿到唐朝六部职能的变化表明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进

B. 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分离

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转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 直接对皇帝负责

B. 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 隶属于军机大臣

D. 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因是

A. 筹划西北军务

B. 保持机密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简:机构精简

B. 速:办事效率高

C. 开:决策的开放性强

D. 专:皇帝乾纲独断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

材料四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

(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制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他们的职权有何差异?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