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
2. 难度:简单 | |
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 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 ②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的决议 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 ④民众法庭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3. 难度:简单 |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①开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难度:简单 | |
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是“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 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嫡长子继承制 ③尊崇祖先维系亲情④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5.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防止诸侯割据 D. 加强中央集权
|
6. 难度:简单 |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实行更戍法 C. 设置转运使 D.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7. 难度:简单 | |
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D.南京大屠杀
|
8.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因此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
9.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政府初算缗钱,征收商人财产税;元鼎三年(公元前113年),大臣杨可主持“告缗”,没收中产以上商贾资财。这些措施从长远看 A. 有利于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巨额战费 B.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C. 使集权政治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D. 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
10. 难度:简单 | |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是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时应升起的国旗是 A. 大清王朝的龙旗 B. 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 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 D.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
11. 难度:简单 | |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 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12. 难度:中等 | |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行省制
|
13.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 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14. 难度:简单 | |
在某次考试题中,要求学生对废除丞相制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某学生把答案要点归纳如下,你认为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15. 难度:简单 | |
商周时期的文献《礼记.王制》和《礼器》中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的庙祧制度,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 A. 保证宗族的繁衍 B. 巩固宗法等级制度 C. 完善祭祀仪式 D. 消除贵族之间争斗
|
16. 难度:中等 | |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曾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A. 孙中山 B. 袁世凯 C. 段祺瑞 D. 黎元洪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8. 难度:简单 | |
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制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齐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国君长子
|
19. 难度:中等 | |
“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应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三大 C. 国民党一大 D. 八七会议
|
20. 难度:简单 | |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21. 难度:简单 | |
雅典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的目的是( ) A. 保证所有公民参加国家政治活动 B. 建立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 C. 提高所有雅典人民的政治地位 D.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22. 难度:简单 |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一大 C.中共三大 D.同盟会成立大会
|
23. 难度:中等 | |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①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⑤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
24. 难度:中等 | |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 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25. 难度:简单 | |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 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 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
27. 难度:简单 | |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 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2)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什么问题?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3)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4)1949-1958年我国钢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模式?
|
28. 难度:简单 | |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