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双周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C. 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D. 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陛下”原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封建等级制的森严

B. 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 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

B.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C.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

D.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A.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B. 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 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 维护中国关税统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A. 民主团结意识增强

B. 革命阵营达成协议

C.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主平等成为共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为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的照片。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握手时间长达70秒左右。“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能够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的

最重要前提是

A.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D. 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5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3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7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刷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

B. 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C.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 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A. 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B. “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

C. 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 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A. 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 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 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 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表明雅典

A. 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

B. 主张法律至上

C. 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

D. 强调主权在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

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 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 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 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这一局面的出现

A. 得益于梭伦改革的开展

B. 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民主

C. 表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76年,的过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 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 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 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 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

A. 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B. 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

C. 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D. 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 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人把苏联某一探索社会主义的实验叙述为“粗放和浪费的经济和政治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完全取消了依据社会效益来评价成果……将行政命令方法与国家恐怖手段相结合,甚至组织大规模镇压和建立强制性劳动的集中营”此观点印证的苏联的实验是

A. “追随理想的实验

B. “面对现实的实验”

C. “回归理想的实验”

D. “破茧未成的实验”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L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压轴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

D.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

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

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国改善与美国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变化中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变动。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外交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

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

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