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

B. 实行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这种族墓制度源于

A. 分封制

B. 礼乐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朝中央政府一机构,其“属官有给事中四人,正四品,负责  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文书,审阅各种呈文,提出供皇帝参考的处理意见”。该机构是

A. 门下省

B. 尚书省

C. 吏部

D. 礼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 消除诸子矛盾

D. 实现长治久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A. 等级制度森严

B. 宗法色彩浓厚

C. 文化生活丰富

D. 法律制度严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

A. 负责监察工作

B. 行使行政大权

C. 掌握司法刑狱

D. 组织史书编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鬼神崇拜到文明时代的来临

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 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 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 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 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 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约十六万八千人

B. 约四万五千人

C. 约七万五千人

D. 约八万五千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文中的“它”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国皇帝说:“朕即国家”、宣扬“君权神授”。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古代中国和罗马都没有法律,只有皇帝的命令

B. 皇帝的命令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古代中国和罗马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超越法律的权力

D. 法律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服务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A. 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 梭伦执政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希腊民主的形成

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发展

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宋朝的丞相制度又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3)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雅典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容许公民有充分的发言自由500人议事会成员经由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发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材料二: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公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1)结合材料一内容,举例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结合两段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描述与材料一是否矛盾。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相比,罗马法有何进步性?

材料三“……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却仍后才能受理”

(《十二铜表法》)

(3)村料三反映出罗马法的哪些特点?

(4)依据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分别谈谈你对古希腊民主制度和古罗马法律制度的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