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 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 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修筑长城

D. 统一度量衡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

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这种局面

A. 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

B. 巩固了分封制度

C. 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

D. 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两汉到明清,“封建”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B. 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

C. 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

D. 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D.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 太尉

B. 丞相

C. 廷尉

D. 御史大夫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知识性错误的一项是

A. 《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谈谈科举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北京故宮太和殿旁有一处不起眼的“偏房”,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的权力中心。这个“偏房”的出现说明

A. 君主专制高度加强

B. 相权被大大削弱

C. 内阁掌握了票拟权

D. 皇权被宦官架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 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 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 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D. 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注重证据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犯罪

D. 维护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字的读音也改为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帝至高无上,皇权独尊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

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措施中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作用最大的是

A财产等级制度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 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 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 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 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克里斯提尼改革打破血缘关系的最主要措施是(  )

A. 按地域划分部落    B. 设立五百人会议

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向男性公民开放官职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日益趋于乱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故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城郭皆其仓廪。

                                                           ﹣﹣顾炎

(1)根据材料一说出统治者实行某种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的配套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该管理方式带来的主要危害。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及作用。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谈迁《国榷》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国史新论》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及其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的结合所学,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3)据材料三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