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下列哪一思想不能反映20世纪中国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 A. 维新思想 B. 三民主义思想 C. 民主和科学思想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2. 难度:简单 | |
元代杂剧《窦娥冤》描述一位叫窦娥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这种描写 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②折射了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 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④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阶级属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3. 难度:简单 | |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A.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 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 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
4. 难度:中等 | |
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 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
5. 难度:简单 | |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 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 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 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6. 难度:中等 | |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A. 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 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
7. 难度:简单 | |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作斗争,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并处以火刑。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马丁.路德免遭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反对赎罪券得到教会人士的同情 B. 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最终宽恕 C. 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 D. 创立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
|
8. 难度:简单 | |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曾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和家具,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C.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D.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
9.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A. 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 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 C. 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D. 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
|
10. 难度:中等 |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 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11.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 ( ) A. 以民为本,实行“仁政”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强调“法治”,君臣平等 D. 限制君权,实行“众治”
|
12.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致使西欧 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
13. 难度:中等 | |
1850年,马克思看到一台电力机车模型后,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将取而代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实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B. 当时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的问世是此预言的基础 C. 电灯、电话、电影放影机的涌现印证了这一预言 D. 电气技术比蒸汽技术将提供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
|
14. 难度:简单 | |
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 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 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 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 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
15.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制定 A.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 C. 提高了平民的社会权力 D. 使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减少
|
16. 难度:简单 | |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
17. 难度:简单 | |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 B. 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C. 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18. 难度:中等 | |
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
19. 难度:中等 | |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
20. 难度:简单 |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这一主张是 A. 天赋人权说 B. 三权分立说 C. 人民主权说 D. 社会契约论
|
21.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关于统一文字的,下列字体哪种最有可能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 ) A. A B. B C. C D. D
|
22. 难度:中等 | |||||||||||||||||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
23. 难度:简单 | |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支离破碎的感觉”。文中他的作品是 A. 《石工》 B. 《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
24. 难度:简单 | |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的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A. 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 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 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 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
25. 难度:中等 | |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
2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尽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美国仍是二战唯一真正的胜利者。正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背景下,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并着手在大英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被称为“美国治理下的和平”的国际新秩序。相应地,二战后美国外交战略出现了重大转变,从传统的不卷入政策转变为国际主义。 实力的增长也导致美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在设计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时,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苏联将是主要障碍。为了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美国也冒险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几场“热战”,并为此付出代价。此外,美国还或秘密或公开地支持美国认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众多国家,包括危地马拉、伊朗、古巴、刚果、智利、安哥拉、格林纳达和阿富汗。为了支持这些自称反共的独裁者,美国的政策背弃了美国外交战略的初衷,迫使这些国家的精英走上反美的道路,这也玷污了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国际声誉。 尽管如此,“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整体上还是成功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冷战”结束时,苏联解体,美国则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梅仁毅等《美国是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基于关键时刻外交关系政策的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
|
28. 难度:困难 | |
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 材料四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