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 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D. 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映出

A. 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

B. 老子重视法律

C.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D.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孔孟传统儒学的制约

B. 新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C. 理学对人欲的压抑

D. 明清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形成和维护图中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表述不

正确的是

A. 这一家庭关系形成的经济根源是小农经济

B. 此种家庭关系强化的重要原因是理学的影响

C. 此种家庭关系的形成主要与儒家伦理道德有关

D. 此种家庭关系的形成是皇权专制的必然产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成为自觉地书法艺术,对其原因理解不准确的是

A. 社会动荡不安

B. 士人群体形成

C.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D. 统治者的重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程颐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 关羽地位的提升源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B. 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

C. 关羽忠勇仁义的个性受到理学的推崇

D. 关羽忠勇仁义的个性符合民间的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 致良知

B. 发明本心

C. 宇宙即吾心

D. 存天理,灭人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 为学应求务实,学以致用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 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是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修行感悟,他应该生活在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

A. 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 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C.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

D. 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

A. 中国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西方文化全面超越中国

C. 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改变

D. 中方借鉴西方先进文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A. 篆书

B. 隶书

C. 行书

D. 楷书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 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 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美国;尽管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但还是有一定启迪作用

D. 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思想界议论的新主题是

A. 提倡经世致用

B. 反对君主专制

C. 向西方学习

D. 变革祖宗之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 根本目的之争

B. 维护统治手段之争

C. 新旧道德之争

D. 变革政治体制之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日本研究西方制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 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宣传西学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 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相符的是

A. 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

B.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也,非机械、工艺也

C.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 当世恶疾者,帝制为最,惟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面对19世纪末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变法维新,强大民族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引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 戊戌变法彻底批判封建儒学,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C. 戊戌变法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

D.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维新思想并没有结束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 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

C. 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 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 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 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 科学技术决定论

B. 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 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城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是什么?超出洋务派主观目的的实效和意义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