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 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 王权的自我神化 C. 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
2. 难度:中等 |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3. 难度:简单 | |
“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削弱 B. 宗法制的消亡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分封制的巩固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 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5. 难度:中等 | |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
6. 难度:中等 | |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
7. 难度:中等 | |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像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描写清朝军机处工作的诗从根本上表明 A. 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清朝官员善于见风使舵 C. 清朝军机处的工作无足轻重 D. 清朝统治矛盾尖锐
|
8.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500年,如果雅典全国人中约20万,本国居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公民四万五千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约十六万八千人 B. 约四万五千人 C. 约二十万人 D. 约七万七千人
|
9.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 C. 设立四百人会议 D. 组建陪审法庭
|
10. 难度:简单 | |
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体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
11.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 A. 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B. 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 C. 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D. 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
|
12.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雅典: 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法律至上 B. 主权在民 C. 公民意识 D. 权力制约
|
13.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中的第三表规定,在一定时期后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之外邦;如果有多数债权人时,他们甚至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出罗马法 A. 维护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B. 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奴隶制习俗 C. 成文法比习惯法更残酷 D.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
|
14.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 A. 罗马法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 《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
15.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 压制平民利益 B. 强调证据作用 C. 注重司法程序 D. 维护贵族利益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秦、西汉、元三代相关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图一说明秦是怎样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这一管理制度有何特点? (2)依据图二回答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存在什么弊端? (3)结合图三回答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结合图一、图二、图三简单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