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 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

C. 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 程颐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 宋朝程朱理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列体现了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言论有(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制天命而用之

为政以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_____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横线处的文字是(  )

A.雕版            B.造纸

C.指南针          D.火药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国的道教被国外部分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指南针的发明

B. 纸的发明

C. 火药的发明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宋代,对刻印无价值的书常用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宋代(  )

A. 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B. 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C. 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    D.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围绕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 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利武器

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

B.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字下边的,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 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B. 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C. 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D. 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 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科考功名的需要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绘画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也不断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南宋偏安江南——山水画被讽为残山剩水

B.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山水画兴起

C. 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容华贵

D.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盛行

 

详细信息
28. 难度:压轴

、老师在介绍下面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作品时说:“在这幅作品中,作者以词的形式描述了自己的心情。请同学们探讨一下这幅书法作品最有可能出自哪个时代。

下列同学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已经不用这种书体,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 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还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 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还没有词这种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 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研究, 所以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康乾盛世

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初期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C.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D.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这表明他(    )

A.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未超越洋务派对西方的一般认识

C. 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 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 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B. 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 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主张政治制度变革的维新思想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 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 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 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陈独秀著文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说不包括

A. 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

B. 完全忽视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 是其宣传民主科学的依据之一

D. 推动探索活动进入学习观念阶段

 

详细信息
43. 难度:压轴

梁启超说:“吾以为……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盖以政体之变迁,其现象常为进化的,而国体之变更,其现象常为革命的,谓革命可以求国利民福,吾未之前闻。

由上述材料所见梁启超的政治观点是(    )

A. 反对革命,反对民主共和

B. 倡导宪法政治,追求民主自由

C. 坚决支持君主立宪

D. 认为国体变迁比政体变迁更重要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 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

A. 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B. 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C. 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 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7. 难度:困难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 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详细信息
48.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