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 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 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
|
2. 难度:中等 | |
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缢死于佛室:《文明译丛》中则说,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这反映出 A. 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B. 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C. 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D. 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
3. 难度:中等 | |
考古学家在徽州先后发现了《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徽州吴拱卖山地契》、《元至元十七年(1367年)徽州吴凤郎卖山地契》、《宋龙凤五年(1359年)徽州谢志高卖山地契》、《宋龙凤十年(1364年)徽州谢公亮退地契》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可以证实当时 A. 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 B. 农业生产集约化趋势 C. 土地私人所有制性质 D. 契约守信机制已完善
|
4. 难度:中等 | |
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对“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 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 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D. 促进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A.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B.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 C. 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 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
|
6.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争后,人们开始觉得“西学中源”说没有道理,此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而放弃“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退出历史舞台的客观原因是 A. 西方文明冲击暴露其不科学性 B. 没能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C.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阻力有所减弱 D.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中国人更加理性
|
7. 难度:简单 | |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的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A. 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B. “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图二的根本原因 C. 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图三的原因
|
8. 难度:中等 | |
1969年前,新中国与美国先后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仅限于1955年9月10日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出现“聋子的对话”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B. 中苏军事同盟建立 C. 中美经济竞争加剧 D. 美国干预中国内政
|
9. 难度:中等 | |
波斯战争中的主帅特米斯托克里斯(Themistocles)说:“只要雅典人拥有200只满载海军的船只,那就是有城邦。”材料说明 A. 反思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B. 古代雅典人很重视海军 C. 城邦就是一个公民集体 D. 公民是希腊城邦的根本
|
10. 难度:中等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B. 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C. 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 D. 宰相要对联邦议会负责
|
11. 难度:中等 | |
“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 A. 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 B. 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 解除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的威胁 D. 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
|
12. 难度:中等 | |
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B. 严重削弱超级大国实力 C. 改变美苏争霸局面 D. 延缓了“一超多强”进程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4.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昊楚两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钢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 如何稳定货币体系的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变得更加尖锐起来。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8年,武帝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但由于中央无法控制铸钱的质量,导致郡国五铼有重蹈覆辙的危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摘编自张金一《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1)根据材料,说明汉初轻钱、恶钱泛滥的原因和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现货币官铸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