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辽源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 贵族生活腐化

B. 血缘色彩浓厚

C. 音乐发展迅速

D. 社会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B. 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汉滨高中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 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立通判负责监督知州,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 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 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号为称职。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其论述的部门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六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 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

B. 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

C. 相权逐渐加强

D. 君权逐渐加强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

B. 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

C. 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

D. 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创立皇帝制

B. 推行郡县制

C. 统一六国

D. 实行“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 皇权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 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 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B. 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 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 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选官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省略处应为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基本解决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通判御史大夫御史台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B.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 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

B. 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C.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某大学历史系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四、连线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前代制度相比最突出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并分别指出这两对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实行了怎样的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人才选拨的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