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 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 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 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 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 神权政治

B. 皇权政治

C. 族权政治

D. 官僚政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世袭制度确立

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西汉主父偃曾建议皇帝说:"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动机是

A. 主张推行分封制

B. 分割诸侯王的直属领土

C. 分化削弱诸侯王实力

D. 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 扩大了疆域

B.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武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另设机构,架空专制皇权

C. 唐朝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男女找对象时奉行"门当户对,资财相当",否则即使感情深厚也会活活地被父辈拆散,这种"门当户对,资财相当"的观念与下列哪一制度体现的观念基本相似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 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 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公平竞争

D. 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 《史记》

B. 《唐六典》

C. 《宋史会要》

D. 《清史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学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西周分封制》

B. 《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 《元朝行省制影响》

D. 《论明朝内阁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下列诗句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的是

A.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 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 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 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 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2)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固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