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这次“革命”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
2. 难度:中等 | |
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这说明周朝 A. 分封诸侯不止一次 B. 分封的对象只是同姓贵族 C. 分封的原因是社会动荡 D. 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3. 难度:简单 | |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求同存异”原则
|
4. 难度:中等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 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 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
6.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曾说过:“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谈判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 B. 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C. 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7. 难度:简单 | |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了《我的长征》电视栏目,带领一批人重走长征路。假设你是崔永元,你会选择哪个地点作为栏目结束的终点 A. 江西瑞金 B. 贵州遵义 C. 江苏南京 D. 甘肃会宁
|
8. 难度:简单 | |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评述正确 的是 A.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 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 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
9.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说明红军长征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堵 ②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 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④体现了北上抗日的决心和意志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 难度:简单 | |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12. 难度:中等 |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
13. 难度:简单 | |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
14. 难度:中等 |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
15. 难度:简单 | |
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 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16.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红军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 D.人民军队解放南京
|
17. 难度:中等 | |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
18. 难度:简单 | |
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A. 为资本主义发展规范了社会秩序 B. 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 C. 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D. 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
19. 难度:简单 | |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日军 A. 攻陷上海 B. 实施细菌战 C. 屠城南京 D. 占领台儿庄
|
20.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说:“1927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办法,实现了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下列有关土地革命的说明错误的是 A.“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B.土地革命推翻了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C.没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D.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
|
21. 难度:简单 | |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 共产党内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
22. 难度:简单 | |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积虽不足一省,但因为他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理藩院 D.宣政院
|
23. 难度:简单 | |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 A.中国当时的形势 B.中共的最高纲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24. 难度:简单 | |
内阁制度和军机处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25.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曾经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伯利克里时期开始改革 ②由国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命运 ③易导致民主的滥用或误用④被流放者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今海内赖陛下 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主要主张什么?
|
27.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