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黄石市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 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 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 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 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 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 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 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A. 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 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 “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 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C. 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 皇帝防范丞相擅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转型”有关的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 满足皇帝的私欲

B. 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 强化君主的权力

D. 彰显皇帝的权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初继承隋朝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

A. 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

B. 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

C. 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

D. 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 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 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皇权的显著削弱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政治制度的成熟

D. 选官制度的成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说明

A. 政事堂是最高决策和议事机构

B. 中书门下拥有最高立法权

C.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D. 三省体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

A. 加强了地方监察

B. 有利于走向民主

C. 违背了历史潮流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行省制度

C.废除宰相制度

D.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 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

B. 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C.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

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 

B.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

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交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