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苏东坡因反对宋神宗改革而几乎按罪当诛时, 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最后只好强压内心的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苏东坡也因这条老规矩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这反映了宋代

A. 文官政治的特点    B. 重武轻文的风尚

C. 以文治国的方针    D. 兴文抑武的国策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明代在会试中实施分卷(地区)按比例录取制度宣德二年(1427)会试明廷首次实施南六北四”录取之制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主要是因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 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C. 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 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图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

年代

使用频率

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

50余次

不满10

道光十六年 (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

5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6

14

 

据此可知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840年间,英国输华货值为524.298磅,到1840年便一跃至1,456,180磅,1844年又升至为2,305,.617磅,1845年跃至2,394,827但道光十六年(1846)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 (1854)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这 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中共成立初期,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30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其主要内容是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制取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该材料表明

A. 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B.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极大提高    D. “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A. 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 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 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 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这反映了当时

A. 冷战爆发影响了中共决策

B. 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

C. 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

D.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1963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其中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中间地带”是指欧洲、 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用意,是要团结和利用更多可以争取的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 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 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2017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 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 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这一时期的雅典被恩格斯称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 以财产与依据的等级制    B. 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 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    D. 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由此可见在古希腊

A.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 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C. 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D. 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

A.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 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C. 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随着工业革命之发展,英国民主政治也随之扩张,政治制度再改变却未爆发革命。议会自身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如此,便形成了对国家问题的解决机制这一机制

A. 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 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 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 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在今天的美国,钱是蛊惑人心的伟大推动者。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边克尔·斯彭斯所说美国已经从每个有产者一票、每个男人一票、每人一票向一美元一票发展。他旨在说明在美国

A. 主权在民原则受到挑战    B. 政党政治左右美国政坛

C. 选举机制不断完善发展    D. 社会契约思想面临危机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871416日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的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58普鲁士占17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占4席、符腾堡占二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宪法修正议案因此普鲁士在联邦议会有很大影响力。这表明该宪法

A. 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 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俄国的二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 领导阶级    B. 革命主力    C. 革命背景    D. 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 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 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 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 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税收制度修改 农业计划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等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国会的重重阻碍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A. 政府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B. 分权制衡受到冲击

C. 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    D. 国家垄断深入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2016624日,英国正式脱欧其实早在1958年欧共体正式成立时英国一直拒绝加入直到1973年它才成为欧共体成员国。1975年又发生了脱欧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获胜选择继续留在欧共 体中这反映了

A. 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B. 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

C. 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势    D. 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汉书·左雄传》有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而取士的标准史称“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汉武帝时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对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的举才员额给予了优待。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脩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 ,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科举入仕,是l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1)根批材料一,概括察举制的特征,并简析察举制的特征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极的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此表中的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则八年抗战期间中国部分省份贡献壮丁的信息,并运用史实加以解释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在德国国会发表演讲,称:“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得到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给自己留下天空……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里去,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考虑到,只有法德两国走出冤冤相报的历史怪圈,建立和平友好的两国关系法德以致欧洲的发展才有前途德国需要借助与法国和解以消除长久以来欧洲大家庭的恐德情绪,逐渐恢复国家主权,完成两德统。1963年1月22日联邦德国与法国在爱丽舍宫签署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即《爱丽舍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两国长达千年的敌对状态的结束,在国家制度层面达成了和解与互信有人甚至认为该条约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欧国家之间的战乱祸根。法德和解与欧洲体化的紧密结合使得该条约直接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莫醒《化敌为友”:法德的欧洲统一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