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3. 难度:中等 | |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
4. 难度:中等 | |
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
6. 难度:简单 | |
《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 A. 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 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 C.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 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
|
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 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 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 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实现 D. 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
8. 难度:简单 | |
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破碎的陶盆,白瓷餐具,及色彩艳丽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
9. 难度:困难 |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
10. 难度:简单 |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2. 难度:中等 |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术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13.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14. 难度:中等 | |
15﹣18世纪,围绕大西洋的广阔海域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基本模式是欧洲人用从非洲贩运来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弗兰克 A. 三角贸易是欧亚大陆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涵盖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建立起来 C. 亚洲国家在三角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
15. 难度:中等 | |
15﹣18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极力推崇重商主义。后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该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使本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重商主义理论 A. 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 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
16.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A. 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 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 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
1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 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洋务派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的照片,关于其中“内”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①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②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③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④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企业由合肥人李鸿章首先创办 B.它拒绝用来自外国的机器和技术 C.它主要是为了对付侵略者而创办的 D.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
1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A. 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 B. 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C. 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D. 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
20. 难度:中等 | |
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A. 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
21. 难度:简单 | |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 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
|
22. 难度:简单 |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实行粮食税制度
|
23. 难度:中等 | |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
2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
25. 难度:中等 |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26. 难度:中等 | ||||||||||||||||||||||||||||||||||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试分析其初步发展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导致该现象出现原因又是什么?
|
27. 难度:中等 | ||||||||||||||||||||||||||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岳麓版高中教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表4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2)试归纳材料二中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出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导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英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最早开始于11~12世纪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15~17世纪,英国又出现了第二次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浪潮。尽管经过了两次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但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到总人口的75%。 ﹣﹣﹣﹣南农促会网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叶英国人口的变化对其城市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
|
28.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失败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20世纪20和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照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说明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