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 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 B. 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 C. 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 D. 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
|
3. 难度:简单 |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 B. 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 C. 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 D. 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
|
4. 难度:中等 | |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 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 B.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C. 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 D. 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
5. 难度:中等 | |
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 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B. 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 C. 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D. 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
|
6. 难度:困难 | |
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 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 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 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D.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
7. 难度:中等 | |
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论中与之有关的是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量子论 D. 进化论
|
8. 难度:中等 | |
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A. 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 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 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 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
|
9. 难度:中等 |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 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 B.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 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 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
10. 难度:中等 |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曾说,“结盟是‘找敌人’的‘冷战’旧国际关系思维,结伴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中国是“结伴不结盟”的主要倡导者。“冷战”结束后,“结伴不结盟”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新潮流。这种变化 A. 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B. 表明已经形成了新国际秩序 C. 是国家依据自身利益的调整 D. 表明世界各国外交理念趋同
|
11. 难度:中等 |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 A.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
|
12. 难度:简单 | |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A. 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B. 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 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 D. 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
13. 难度:简单 | |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据材料判断宋朝 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商税总量超过农税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商业发展不受监管
|
14. 难度:困难 | |
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A. 行书 B. 草书 C. 楷书 D. 隶书
|
15. 难度:困难 | |
《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土安迁的观念彻底改变 B. 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趋势 C. 田赋增加使农民纷纷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使“游手”增多
|
16. 难度:困难 | |
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A. 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 B. 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 C. 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 D. 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
|
17. 难度:困难 | |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
|
18. 难度:困难 | |
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一论述反映了 A. 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 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 C. 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 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
|
19. 难度:简单 | |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20. 难度:困难 | |
下图选自许涤新、吴承明著作《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关于《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指数图》。对该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 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B. 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C. 1931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 1928年以后出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放缓
|
21. 难度:中等 | |
1938年4月,国民党将领下达训令:“因为日军在山东省南部中部及江南地区再三惨败,……日军不顾将来的利害,企图急遽整理补充河北、山西、山东、江南战线疲惫兵力,并尽力谋求挽回山东省南部的颓势。因此我国忠勇战士,应深深认识敌军目前正在困境中,全军须协力一致完成其任务,以求最大的战果,为民族独立及抗战大使命尽全力。”该训令的背景是 A. 日军在华北战场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B. 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 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 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
22. 难度:中等 | |
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这表明 A. 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 B. 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 C. 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D. 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
23. 难度:中等 | |
“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B. 议会立法增加了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 C. 对选民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D. “微不足道的选区”选民选举权被剥夺
|
24. 难度:简单 | |
意大利学者米兰多拉写到:“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否定上帝的绝对权威 B. 仍然坚持上帝造人的学说 C. 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 D. 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依据徐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农业工人的工资与生活水平》制作的《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波动图》,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原因,可能是 A. 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大量增加 B. 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减少 C. 1800年前后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 D. 1821年后农业机器普遍使用
|
26. 难度:简单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A. 国王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B. 皇权一定程度受制于联邦议会 C. 是邦联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
27.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苏联1公担稞麦可交换的《物品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集体农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 工业发展快导致农业严重滞后 C. 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 D. 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发展的资金
|
28. 难度:中等 | |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了 A. 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 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C. 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
29. 难度:中等 | |||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
|
30.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是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即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它把世界上最丑恶的形貌一丝不变地保存了三四千年”.20世纪初叶,马克斯·韦伯等西方学者提出的精神文化决定论给这种观点涂上了理论色彩……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自停滞论出现之日起,中外学者即不断与之商榷和争鸣,并在争辩中使中国历史变迁论得到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吕振羽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到近些年出现的“市场经济萌芽”“近代化萌芽”“早期工业化”等新概念的提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