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 和平崛起    B. 武力掠夺

C. 制度创新    D. 民主强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诗商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说明商朝

A. 实行分封制维护社会秩序

B. 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统治

C. 以武力、德政维护民族关系

D. 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其中最有生气的成分是指: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度

D. 军功爵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 消灭六国

B. 制度创新

C. 修筑长城

D. 严刑峻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在咸阳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宫殿把他们置于中央政府的监视之下。秦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

A. 集中全国优势人才资源

B. 实现权力和社会财富均衡分配

C. 促进咸阳经济发展

D. 全面推行郡县制,巩固秦统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 秦一律严苛细密    D. 丞相大权独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行省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

A.废除宰相制度              B.建立内阁制度

C.打击勋贵集团              D.强化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西汉

设郡县、封国,郡国并行,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

东汉

郡县两级到州、郡、县三级

唐朝

道、州、县三级

北宋

路、州、县三级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 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    B. 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

C. 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    D. 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元中书省

D. 清军机处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

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南书房、秦朝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枢密院、元朝的行中书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关系最直接的是(    )

A.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 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96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1897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

A. 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 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 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 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名学者意在强调(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 资本主义的侵略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C.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 资本主义的侵略促进了新思想的萌发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西方的报刊谴责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与此有关的历史时间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日俄战争  D南京大屠杀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  ) 

A. 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

B. 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

C. 该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

D. 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的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 三元里抗英中    B. 黄海海战中

C. 威海卫战役中    D. 淮海战役中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反抗外来侵略    B. 寻求救国之路    C. 掀起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谭嗣同

D. 左宗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 三元里抗英斗争    B. 黄海海战    C. 反割台斗争    D. 义和团运动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 千秋唯有左文襄。”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

 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收复新疆      ③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        ④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反割台斗争领袖人物是丘逢甲和刘永福,对他们的事迹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两位民族英雄   

②丘逢甲领导的义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在台湾各地痛击日军  

③他们的抗日爱国行动得到了清政府的有力支援  

④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面是晚清时期一首歌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B.中国人民不屈斗争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广大地区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在一张摄于20世纪日军占领区的照片里,一名日本军官正手把手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日本军官此举的目的是(  )

A. 帮助中国扫除文盲    B. 为中国培养翻译人才

C. 向中国儿童灌输奴化思想    D. 便于和中国人进行语言交流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材料指出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   (甲午海战中)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

——《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四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五   日军侵华大事记: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争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以上均节选自历史教科书(人民版)

材料六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八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下面的表格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列强侵华目的

商品输出

占有殖民地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要求的一项规定

协定关税

 

(2)依据材料二,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屡次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五概括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罪行。

(4)依材料六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