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 男尊女卑思想 B. 家族宗法观念 C. 个人主义心理 D. 专制王权影响
|
2. 难度:困难 | |
《礼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 强调民本观念 B. 强化等级秩序 C. 缓和社会矛盾 D. 规范统治行为
|
3. 难度:中等 | |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A. 贵族执政 B. 层级严密 C. 尊卑有秩 D. 代远情疏
|
4.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实行郡国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制定《秦律》
|
5. 难度:中等 | |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 A. 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 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C. 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6. 难度:困难 | |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C. 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D.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7. 难度:中等 | |
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 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 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 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
8. 难度:中等 | |
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 A. 建立中朝 B. 设三省六部 C. 设三司使 D. 设立军机处
|
9. 难度:中等 | |
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世卿世禄 ②门阀地位 ③才能道德 ④文化文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
10. 难度:简单 |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
11. 难度:困难 | |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
12. 难度:简单 | |
“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 协理政务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
13. 难度:中等 | |
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扩大统治区域 B. 加强专制皇权 C. 促进地方经济 D. 防止地方割据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15. 难度:中等 | |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文中的“”应是指 A. 丞相 B. 枢密使 C. 知州 D. 通判
|
16. 难度:困难 |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
17.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国所有人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C. 使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D. 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
19. 难度:中等 | |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全面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 A. 在罗马帝国征服扩张过程中罗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 B. 《民法大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C. 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D.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 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
21. 难度:简单 | |
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A. 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B.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C. 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D.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
22. 难度:中等 | |
一位著名的古罗马法学家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该法律指的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自然法 D. 罗马法
|
23.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说:“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反映这一“要求”的史实是 A. 光荣革命 B. 1832年议会改革 C. 圈地运动 D. 英国宪章运动
|
24. 难度:中等 | |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
25. 难度:中等 | |
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去世后,爱德华八世继位。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结婚,致使国内议论纷纷,从议会到老百姓一片谴责声。在受到下院和首相的非难后,他被迫宣布退位,由弟弟艾伯特继承王位。这段材料反映出英国国王 A. 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 没有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力 C. 任期长短由议会和首相决定 D. 任何事情都不能自主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本朝(宋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认为宋代收兵收财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4)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
27. 难度:中等 | |
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影响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容 徐寺约 它鼓助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以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3)材料三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体制是如何确立?
|
28. 难度:中等 | |||||||||||||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现代民主政治起源于英国,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政体、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