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

A. 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B. 血缘关系日益衰落

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A.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B.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D.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韩非子·诡使》曾说:“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库)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摇赋,而上不得者万数。”这反映了战国后期

A. 土地兼并现象突出

B. 地方割据势力扩大

C. 农业人口不断减少

D. 生产关系有所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官称

职能

官称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卫尉

宫门警卫

宗正

皇室事务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太仆

宫廷车马

 

 

A.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

B.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

C.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D.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董忡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

A. 结束了学术百家争鸣的局面

B. 重塑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广,“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这体现了推动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因素有

A. 私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B. 政府重视,细密分工

C. 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D. 雇佣劳动,严格管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顾炎武说:“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A.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B.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C. 托古改制,变革社会

D. 抨击圣人,另立标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代小说繁荣,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由此可见.明代小说

A. 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B. 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扬气”的出现

A.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B. 促使奢雄靡之风成为社会主流

C. 推动扬州成为商业中心

D. 有利于盐商经济地位的提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7~19世纪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形成以欧洲商人为对象的外洋行、对南洋和东南亚进行贸易的本港行、以福州、潮州为中继的进行沿海贸易的福潮行这样三种贸易行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7~19世纪

A. 对外贸易促使中国由闭关到开放

B. 广东十三行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

C. 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居主导

D. 朝贡贸易、民间贸易得以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论:留给中国去创建一种现代工业并革新其军队和舰队的时间很短,只是在从1864年收复南京到1894年的悲惨失败之间,它与此同时还必须平定暴乱、恢复其在东亚的权威、从事大破坏之后的重建并四处抵抗外来的进攻。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A. 中国不具备工业建设的经济基础

B. 外国侵略导致中国现代化受阻

C. 清政府内外交困影响工业化进程

D. 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阻碍革新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B.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C. 民众对西学认知程度

D.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谭嗣同在《仁学》中引用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的名言。据此可知,谭嗣同

A. 主张改革变法

B. 抨击封建礼教

C. 批判君主专制

D. 倡导民主共和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对表中教据解读准确的是

A. 反映国人转向日本寻找救亡道路

B.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 以翻译自然应用科学著作为主

D. 展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全过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24年,孙中山在《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中指出: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这表明孙中山

A. 完全接受了中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 以俄为师探求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C.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D. 民族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谋福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张漾兮发表在1945年10月24日《自由漫画画报》的漫画《小距离》,该漫画主要反映出

A. 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斗争

B. 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C. 重庆政协会议的合作

D. 北平和谈的即将破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l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

B. 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 国民经济的反思与调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地理环境决定城邦政治诉求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 压制平民利益

B. 强调证据作用

C. 注重司法程序

D. 维护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十四世纪,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这场运动

A. 倡导人的个性解放

B.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

C. 其有政治革命性质

D.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一变化反映出,宗教改革

A. 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B. 打破了天主救的绝对权威

C. 丰富了基督教教义教规

D.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院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A. 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B. 导致国会议员数量减少

C. 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

D. 增强参议院在两院中的地位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不少科学家认为,自然界一些根本的问题已经解决,以后所能做的就是对计算结果再精确一些而已。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B. 古典科学达到相当完善

C.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

D. 科技已广泛应用于生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21年8月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新经济政策原则的指令中说:“应当采取拍施发展国营的和合作社的商品交换,而且不应当只限于地方流转范围,在可能和有利的地方应当转为货币交换形式。”这表明苏俄

A. 开始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社会主义观念的转变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暂缓向社会主义过渡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35年初,美国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罗斯福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这有可能是基于当时美国

A.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振

B. 财富高度集中

C. 劳工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

D. 总统权力扩大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 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 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 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 竭力避免直接介入武装冲突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 实行国有化,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

B. 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C. 完善福利制度,推动分配领域社会化

D. 股票分散化,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 准各与美苏决裂

B. 力主奉行独立自主

C. 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 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 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发展完善

C.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D. 资本主义模式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饱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以秦朝、唐朝、宋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

(2)提取材料二中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信息,指出中英两国发展的差异。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朝,延续至今。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南宋政府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节选

材料二

2013年10月,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重点畅通由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由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等方向的运输大通道。共同建设一批海上框枢纽港口,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产业、能源资源、贸易投资等多领域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内涵。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共享繁荣发展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比的新特点。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儒、道、墨、法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不同途径。

儒家学派号称承继“先王之道”,儒家认为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治与德治相配合。据《尚书·洪范》,“王道”与”帝道”、“霸道”不同,可以成就公平正直的社会。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本质是“自然”。《淮南子·泰族训)说:大禹治水是顺应水势,后稷稼穑是顺应地势,汤武革命是顺应民愿,所以治国贵在“因任”,能因任则省力而功效大。因任民性是政令省约和畅通的规则.脱离或违逆自然本性的治理是南辕北辙。慈爱是治理天下的必备要求。老子说“慈”是治理天下“三宝”中的第一法宝,如果一个社会光讲公正不讲慈爱就成了冷冰冰的社会。

圣子说:“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墨子认识到精英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是春秋战国之际贤能政治最出名的提倡者。

韩非认为,国家是为保护人民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应运而生的。法可以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绝对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平等。他认为谋求富国强兵必须变法改革。

——摘编自谢扬举《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哲学:王道到治道》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