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7届高三阶段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 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十分得当    B. 因满族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D. 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公元前1世纪,罗马军队将领凯撒先与庞培和克拉苏结盟对抗贵族元老院,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击败了盟友,并被元老院承认为独裁者。可见当时

A. 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B. 军队与贵族的政治目的完全相同

C. 保护平民利益的法律被独裁者废除    D. 贵族失去了罗马政治生活中的权利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力,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了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

A. 商绅斗争根本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    B. 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

C. 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    D. 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A. 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 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A. 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B. 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C. 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 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坚持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 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D. 拉拢新中国与苏联进行斗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A. 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 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C. 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D. 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A. 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    B. 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

C. 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    D. 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右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B. 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C. 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 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公房制度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试析其划分的依据。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2)有部分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

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

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材料二

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