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2. 难度:简单 |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
3.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主义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农业革命”,这是因为圈地运动:①在农村中出现了手工工场 ②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引起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
5.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统计图反映的是 1870—1900年世界产量 A. 粮食产量 B. 棉织品产量 C. 石油产量 D. 煤炭产量
|
6. 难度:中等 |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 经济“滞胀”局面 C. 苏联的日益壮大 D. 法西斯主义盛行
|
7.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这里的“大无畏”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面临的压力,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来看,这种压力一般不会来自: A.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企业主C.垄断资本家 D.失业工人
|
8. 难度:简单 |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制造一些商品、多买一些东西……”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主张的做法是 A. 银行复业 B. 减少耕地 C. 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D. 企业公平竞争
|
9. 难度:中等 | |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A. 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 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 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 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
10. 难度:简单 | |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
11. 难度:简单 | |
《全球通史》中写到“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这样一个世界”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②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③近代西方国家注重输出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 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是“这样一个世界”形成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 ①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 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③重商主义经济没落 ④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A.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 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经济逐渐兴起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14.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如果要补充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态势应该是( ) A. 持续下降 B. 曲折发展 C. 持续增长 D. “滞胀”状态
|
15. 难度:简单 | |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相应调整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
16. 难度:中等 | |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能创造“超级特权”主要依靠的国际经济体系是 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
17. 难度:简单 | |
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 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 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 “看齐” 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
18. 难度:简单 | |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材料中“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推行私有化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20. 难度:困难 |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
21. 难度:中等 | |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 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 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 “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
22.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 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23. 难度:简单 | |
面对2009年的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B.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 C.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 D.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
|
24. 难度:中等 | |
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 ) A.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B. 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D. 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
25. 难度:中等 | |
“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
26.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至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 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
27. 难度:中等 | |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
28. 难度:中等 | |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 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