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2. 难度:中等 | |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B. 分封制下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C.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 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
3. 难度:中等 |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 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 D. 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
|
4. 难度:中等 | |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 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B. 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 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D. 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
5. 难度:中等 | |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白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B.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
6. 难度:中等 | |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
7. 难度:中等 |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8. 难度:中等 | |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 郡县制 B. 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 行省制度 D. 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
9.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促进各地的交流 B. 防范地方割据 C. 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D. 强化地方权力
|
10. 难度:简单 | |
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县令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仅为七品。以上材料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的日趋完善 B.古代监察有“以小驭大”的特征 C.古代监察体系日趋制度化 D.古代监察制度促进了吏治的发展
|
11. 难度:中等 | |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以上变化表明 A. 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 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 专制皇权逐渐得到加强
|
12.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秦朝设立郡县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A. 夏、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
1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 汉中外朝制 B. 唐三省六部制 C. 宋二府三司制 D. 元一省制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A. 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枢密院
|
17. 难度:中等 | |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 废丞相,设内阁 D. 确立三省六部制
|
1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统计武则天称帝时期(690-705)明经、进士两科出身的宰相20人中,14人为一般家庭子弟和中下级官吏子孙,超过半数。据此反映当时 A. 废止了按门第取人旧习 B. 门阀士族官员处于弱势地位 C. 选官采用实用主义原则 D. 科举制成为入仕的首要渠道
|
19. 难度:中等 | |
北宋初年,有一个大臣向宋太祖建议:五季变乱,统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将兵权撤销,稍示裁制,何患天下不安?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 A. 推恩令 B. 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C. 平定地方叛乱 D. 杯酒释兵权
|
20. 难度:中等 | |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 分封制的消亡 B. 宗法制的瓦解 C. 君主专制的膨胀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
21. 难度:中等 | |
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唐朝相权的变化情况,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
22. 难度:中等 | |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