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即“宗”本义是指宗庙,由此可见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 地域
|
2. 难度:中等 | |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
3. 难度:中等 | |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 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C. 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4. 难度:简单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权力的高度集中 B. 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 C. 郡县制的推行 D.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
5.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 B. 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 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
6. 难度:中等 | |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 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 C. 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 D. 公元前219年,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
7. 难度:中等 | |
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 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 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 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
8. 难度:中等 | |
在沈阳二中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 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 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 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 秦朝、汉朝 B. 汉朝、宋朝 C. 秦朝、唐朝 D. 元朝、唐朝
|
9. 难度:简单 | |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 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 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 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 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
10.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11. 难度:中等 |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②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③北宋派文臣做地方长官 ④明朝废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主要措施。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权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按察司 ④军机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 A. 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 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14.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15. 难度:简单 | |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A. 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B. 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 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
16. 难度:中等 | |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像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描写清朝军机处工作的诗从根本上表明 A. 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清朝官员善于见风使舵 C. 清朝军机处的工作无足轻重 D. 清朝统治矛盾尖锐
|
17. 难度:中等 | |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
18.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若生活在古代雅典,且参加每年举行的特别公民大会,其命运是 A. 被选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B. 被选为执政官 C. 当选为元首 D. 被判流放国外十年
|
19. 难度:中等 |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20. 难度:中等 | |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指 A. 中国 B. 希腊雅典 C. 罗马帝国 D. 东罗马帝国
|
21. 难度:中等 |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
22. 难度:中等 | |
把雅典引上民主制轨道的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希罗多德
|
23. 难度:中等 | |
陶片放逐法(如图)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A. 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具有“轮番而治”特征的是 A. 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 B.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大会成员 C. 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D. 任何公民都有权力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抽签成为公民陪审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
26. 难度:中等 | |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
27. 难度:中等 | |
《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 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 C. 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D. 王权从此开始受到限制
|
28. 难度:简单 | |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共和政体,下列宪法的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的是 A. 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C. 实行两党制 D.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
29. 难度:简单 | |
很多人称赞美国的民主,说它的政治体制比较完备,1787年宪法通过多次修订也表现了较强的民主色彩。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地说主要在于( ) A.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确立了权力的制衡机制,防止了独裁的出现 D.认为人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30. 难度:简单 | |
依据下图,对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分立 B.各部门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 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个朝代分别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叙述,说出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要职责。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要看一百二十斤奏章,不看完不休息。 请回答: (1)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B.都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
33. 难度:困难 |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