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周初分封都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领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中之居民叫“国人”,“野”中之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正确的是

A. “国”在西周发展为封建城市

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A. 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 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 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 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 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 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 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 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 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初,朱元璋研究历代兵制,创立卫所兵制,该制度的特点是:平时把军力分驻在各地方,遇有征战时命将出师。卫所兵制的建立

A. 促进了义务兵役制的建立

B. 有利于抑制领军将领权力

C. 导致地方武装力量尾大不掉

D. 威胁了当时的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 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 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B. 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A. 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 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 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 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 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 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 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C.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超

A. 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

B. 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

C. 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

D. 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A.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 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 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故都杂咏》中写道:“喷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 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 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

D.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

A. 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 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C. 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美国的国家结构并不是单纯的联邦制,而是一种联邦制复合政体,既具有联邦制的特点,又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此观点主要依据美国(  )

A.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各州政府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C.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联邦政府权力与州权相互制约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 浪漫主义者

B. 批判现实主义者

C. 现代主义

D. 革命现实主义者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 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 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 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A. 国家利益的竞争

B. 国际霸权的争夺

C. 主导力量的转移

D. 不同制度的选择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A. 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B.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 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

D.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 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粱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