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商丘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宜根据甲骨卜辞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证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封建之制”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封建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

A. 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

B.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

C. 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

D. 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君主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A. 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 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

C. 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 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A.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 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

A. 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

B. 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C. 违背封建道德规范

D. 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 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边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

A. 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

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 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刺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鉴于“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的教训,秦朝采用了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A. 重视人才

B. 皇权独尊

C. 尊崇自然

D. 宗法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B. 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掌管地方军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是秦朝一重要官职的官印,后世官职中与其职能最相近的是

A.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

B. 唐朝的刑部尚书

C. 宋朝的参知政事

D. 元朝的行省长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如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记载:“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的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利玛窦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

A. 君主不再专制

B. 君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C. 文中的“审查官”指的是负责选官的官员

D. 相权有所增强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贪污之王”叫和珅,他是军机大臣,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 发生在顺治时期

B. 标志宰相制废除

C.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 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近代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结束了被外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

A. 重获国家之独立

B. 与列强和平相处

C. 外交迈向近代化

D. 对世界全面开放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是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的影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 关税主权

B. 司法主权

C. 领土主权

D. 贸易主权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奇怪的结局”的根源是

A. 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东南沿海地区

C. 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D. 鸦片输入量骤增削弱国人购买力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义和团运动期间流行一首民谣:“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

A.以农民作为运动主力

B.成员的饮食习惯怪异

C.以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只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价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该学者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反割台斗争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义和团运动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有材料这样记载近代中国的上海: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从材料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上海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③有人称开埠后的上海为“十里洋场”

④近代上海是远东的重要港口、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金融中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在下列反映秦始皇事迹的信息来源中,最为可信的是

A.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 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

C. 司马迁的有关叙述

D. 历史学者的著作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人才选拔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节选自百度百科《科举制度•进士》

材料二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通过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决策,使其后整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

﹣﹣摘自戴家干《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科举制以前的原有选官制度是什么?与原有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那些进步性。

(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上都有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影响。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1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